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21.
国有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改善经济结构和城乡关系 ,扩大就业 ,促进经济市场化和多元化 ,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大型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抓大放小”等改革措施进入攻坚阶段 ,国有中小型企业原来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以及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些新问题一齐暴露出来。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促进国有中小企业的脱困和健康发展 ,财政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国有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国有中小企业由于其性质、规模、体制和历史原因 ,其发展目前面临着许多问题 ,主要有 :1、市场适应能力不强。随着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发生变化 ,市场的供需状况、竞争战略和管理体制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一些国有中小企业由于观念陈旧、基础差、底子薄、本钱少 ,不能很快适应这一变化 ,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经营困难。2、资金紧缺 ,筹资困难。由于长期的政策原因和体制原因 ,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缺、资信低、筹资渠道少、经营能力差等现象 ,很难通过自身的活动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而资金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自有资金缺乏和资金筹集的困难 ,严重威胁着国有中小企业的生存 ,...  相似文献   
22.
23.
李传喜 《会计师》2008,(5):46-46
高志谦,生于1970年12月28日,河北省无极县人,副教授职称,硕士学位,中国注册会计师,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任课教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特聘教师,北京安通学校副校长,河北省注册评估师协会会员,河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24.
税务代理是一种有偿民事行为,其有偿性是弥补经营成本并获利的需要。但现行注册税务师行业收费方式存在不科学,所有鉴证类和服务类业务都要纳税人付费,与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存在矛盾和对立等问题。应该坚持"谁受益、谁付费"和"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分类和规范注册税务师的收费业务。考虑到涉税鉴证类业务属于公共管理性质,本文建议采取由企业支付基本鉴证费加按鉴证结果由国家财政(税务机关)或有付费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25.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税收安全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传喜 《财贸研究》2004,15(1):61-64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有许多因素冲击到国家税收的安全 ,如税收国际竞争的挑战、跨国公司避税的影响、电子商务引发的税收流失、走私和骗取出口退税的侵蚀 ,等等。本文系统分析了上述这些方面 ,并且将全球化下国家税收安全体系的建设视为一项综合性的整体工程来构建 ,而不是作为一些分散的项目来实施。  相似文献   
26.
由国内各省区间税收竞争导致的非合作均衡,会造成贸易和税收收入水平下降,引起双重征税或漏征税.而省区间税收合作则会增加区域税收总收入,减少双重征税或恶意避税,提高区域内贸易总量.同时,在实施"单边转移支付"的条件下,区域间税收合作也能够增加各自省份的税收总量.上述结论同样适应于国际税收合作的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27.
28.
本文认为,我国目前转移定价涉税调整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如下:征纳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可比性分析的繁琐与税收征管成本制约、有关法规不完善及国际税收合作的不顺畅、征纳双方人员的业务素质都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等。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本文简略提出了一些对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9.
会计要素的计税标准是指财务会计的各要素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纳税核算时所适用的一系列法律标准。计税标准是法律标准,同时又是数学标准。计 会计标准的存在是税务会计学产生的直接原因。计税标准有计多种类,如数量标准、实物标准、地域标准、时间标准等。最常见、最重要的计税标准是数量标准中的价值标准,如计税价格、计税工资、计税收入等。研究计税标准系列是税务会计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0.
李传喜 《北方经贸》2010,(10):65-67
我国开征碳税要避免重蹈发达国家碳税优惠政策过滥,影响其实际减排效果的覆辙。对排碳大户不但不能豁免碳税,而且要重点关注碳税促进其实际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为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平衡排碳大户税收负担,对排碳大户自愿签订减排协议以及其他实际减排的行为,可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在一定时期内给予专项补助。只有重点治理好排碳大户的排碳行为,并对碳税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才能保证碳税的实施效果和规范税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