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4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刻, 中国经济必须以高质量的增长参与国际竞争和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然而一系列叠生的矛盾又使经济运行步履维艰,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经济辐射、经济增长的序列支点及人力资本投资诸方面进行多维空间选择  相似文献   
12.
除了传统意义的二元结构,在垄断行业与市场竞争行业、计划经济改制的国有企业与完全市场竞争企业及由教育资源分享不公引起的劳动力异质问题上,均有以隐性形式存在的二元结构问题.二元性外延的拓展根源于经济活动中公有资源占有的不公平,并且一经占有,个体理性的本位效率偏好与集体行动的公平目标必然出现一定的背离.二元性的存在不仅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使效率原则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  相似文献   
13.
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及国际化,在带来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金融风险管理都存在一个深刻的悖论,严谨的风险管理可能抑制金融创新,使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受到来自管理部门的限制;反之,可能使金融机构过度偏好利润目标而忽视风险管控.本文通过对金融风险来源与风险管理悖论的经济学释析,试图寻求这一两难困境的制度根源,以期为金融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借鉴与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资本观与资本逻辑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推进始终是和资本关系交织在一起的,而资本逻辑与可持续发展范式存在许多背反、矛盾和冲突。本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资本支撑与资本逻辑的哲理性思考,试图在两的背反中发现其兼蓄、互融,并从制度设计上构建“四大资本”协调发展与“短线资本补齐”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6.
教育资源作为准公共产品,对其利用形式上的公平极有可能掩盖了实质性的不公平。我国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对教育资源的分享表现出了严重的城乡差异,至于公共领域的教育产权有一部分被有着特殊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人所攫取。本文沿着我国制度变迁的轨迹,从教育资源分配中的非均衡视角,试图对我国教育资源分享中的公平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在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一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降,富余人员过多,债务和社会负担加重,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压力加大。究竟怎样看待这些困难和问题呢?应该看到,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改革开放的20年,实际上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20年,它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扩权让利,重点是调整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理论研究见仁见智,对其进行梳理、归纳与评析,从中发现各种理论的借鉴意义,有利于西部开发战略的设计.本文通过对涉及西部大开发的主要经济理论进行整理、评述,旨在从长期发展战略和近期实施方略上构建西部开发的理论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借口理论探讨,大肆鼓吹以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特别是在不久前发生的动乱和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中,这些人竟公然发表所谓《私有制宣言》,极力美化私有制,贬低、抵毁公有制,企图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方向,用资本主义制度代替社会主义制度。因此,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围绕“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谈谈计划和市场作用的覆盖范围及如何覆盖的问题。所谓“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指为了保持社会需求和供给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国家根据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协调发展的总体需要,依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手段自觉地调节社会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和市场供求关系,以此去引导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管理方法。它不仅包括一系列的经济调节手段,而且包括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计划调节的实质是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为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的自觉平衡而采取的控制手段,它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我国社会主义目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