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4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西部大开发不仅要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需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构建稳定增长的有效模式和运行机制。结合中国目前西部大开发和区域发展现状,从制度深层次视角进行必要的反思,探索区域经济开发的有效模式,对于新一轮开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为此,着力分析西部大开发在实践与制度创新上的内在逻辑一致性,从正反两方面揭示经济开发与实践的逻辑演进规律,提出西部开发实践中存在的四个制度性逻辑背反命题,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制度掣肘和需要突破的思维禁锢,提出西部开发的制度性启示与政策创新的内涵方向。  相似文献   
22.
信息技术作为高科技的先导 ,对西部经济效益的影响举足轻重。西部开发必须确定全新的赶超观念 ,那种依靠政策优惠、政府创造条件的机会收益已经十分有限 ,西部开发必须立足于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3.
资本范畴的拓展与西部资本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资本、资本范畴的拓展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始终围绕着价值增殖的核心而展开 ,从资本生产、流通、分配等方面揭示资本运动的本质和目的 ,是我们理解当代资本活动的钥匙。然而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产业革命造就一大批工业产业的时代 ,他对资本理论的研究只能根植于当时资本活动的主要领域 ,有形资本或物质资本是其研究的基本范畴。后来 ,由新技术革命引起的现代工业的不断推进和升级 ,整个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而迅速的变化 ,资本关系也随之泛化与拓展。随着资本范畴的拓展 ,资本认识与利用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视角。按资本存在的外在形态的…  相似文献   
24.
25.
信息技术作为高科技的先导,对西部经济效益的影响举足轻重。西部开发必须确定全新的赶超观念,那种依靠政策优惠、政府创造条件的机会收益已经十分有限,西部开发必须立足于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6.
现代经济本质上是信心经济,消费信心、投资信心、政治信心和可持续发展信心会对当前乃至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在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必须促进从经济信心到信心经济的制度嬗变,进而形成社会范围的就业氛围。本文研究了构成信心经济的基本内容和影响信心经济的社会因素,旨在强化信心经济的理念和完善信心经济的制度规则。  相似文献   
27.
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商品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商品经济思想李映青,李瑞娥司马迁的伟大著作《史记》被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史记》所蕴涵的思想内容,使之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其中的经济思想特别是关于商品经济的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很值得我们深入地探索和借鉴。商品经...  相似文献   
28.
借鉴股票的发行、流通、监管程序,提出排污权交易的层级市场结构理论,并据此对排污权交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作为排污权交易一级市场(发行市场)的补充,规范有序的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流通市场)对提高排污权交易的效率是必要的;考虑竞争替代的因素采用双方叫价博弈模型研究二级市场的价格问题;最后分析排污权交易中的政府监督及监管问题,认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双重代理人特性会使政府监督严重失灵,可替代的选择是引进地方政府代理人竞争,通过“社区监督”以强化“政府监督”。  相似文献   
29.
从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看,和谐增长是一个国家的理性选择.和谐增长的内容实际上已经具体化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诸环节,而且它们之间贯穿着一条难以摆脱的制度链条.本文以"四个环节"的分析为切入点,将和谐增长镶嵌于制度和谐的框架内,分析不和谐增长的制度背景和制度原因,旨在为研究和谐增长提供一个新的、现实的视域,并从制度和谐上探讨长期和谐增长的外在保障.  相似文献   
30.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产品的基本依托,其开发利用既可为人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又能获取国民素质提高和陶冶情操的社会效益,因此,产权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的双重属性。然而,由于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其产权目标、激励及涵盖范围也表现迥异,进而使产权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出现背离。"双重产权"的存在,不仅降低了产权效率,而且对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双重产权"属性背离的检视与释析,从旅游资源永续利用视域,寻求两者并行不悖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