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贸易经济   47篇
农业经济   23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工业化国家发展过程中,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是两个“普遍性趋向”。本栏即以工业反哺农业为专题,特摘取部分专家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63.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能源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4.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发展问题。"十一五"以来,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制定出台,我国区域经济版图更加细化,区域政策更加实化和注重差别化,区域发展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朝着协调性不断增强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65.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城乡关系不仅是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比例关系,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和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城乡关系也是重大的社会关系,直接关系到工农联盟这一国家基石的稳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认真总结处理城乡关系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点,确立新的发展思路,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地维护和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一、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6.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区域发展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新的良好态势。东部地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经济质量明显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继续在全国发展中发挥引擎作用。广大中西部地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增长极。东中西部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作为从事农业农村工作40年的老同志,观看了大会现场直播,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心情激动,备受鼓舞,感悟良多。  相似文献   
68.
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怎样看待这些年的区域经济发展,第二个是如何做好下一阶段的地区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69.
<正>民族地区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各族群众利益,而且关系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就业面临困难比其他地区更多。建议:一、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增加更多就业岗位民族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以两位数增长,但总量小、差距大。2013年民族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8%。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劳动力。第二产业以资源开发型产业为主,结构  相似文献   
70.
1988年以来,一些地方主动进行了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超前探索。其中,广东、福建、山西、辽宁四省,河南新乡、贵州遵义两地市,广西玉林、河北柏乡、内蒙古卓资三县市的动作较大(新乡市和玉林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农村改革试验区)。这些地区既有粮食主产区,也有粮食调入区;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落后地区。人口总计达1.7亿,约占全国人口的1/7。改革的内容涉及到粮食收购、销售、补贴、生产资料供应、奖售制度,以及农业税等各个方面。可以说,这是继1985年改粮食统购为合同定购之后出现的又一次“粮改”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