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1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编者按: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由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杂志社、新知研究院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经济学家>创刊2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开幕式上,吴树青、胡代光、卫兴华、张卓元、周叔莲、赵人伟、黄范章、徐维凡等专家学者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到会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及领导同志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新鲜经验,回顾了<经济学家>创刊2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业绩,并对当前中国农村改革、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这是一次贯彻"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扩大改革成果,继续创新经济理论的盛会.现将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13.
以收入分配为基础的消费函数及其计量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各阶层微观的消费者行为,构建了以收入分配为基础的消费函数形式,并利用中国城镇居民的实际统计数据对其进行了计量验证。验证的结果证明,以收入分配为基础的消费函数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收到老友荣兆梓教授的新著《论劳动平等》,煌煌40余万言,粗读一过,尚未掩卷,就接到他的电话,殷殷嘱我写序。但该书体大思精,需要多花时间,认真研读,匆忙之间,岂敢贸然作序,只能写一点初读的感想,以就教于兆梓兄及读者。
《论劳动平等》是一部综合研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作者在自序中说:“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应当从两方面超越资本主义,一方面是更高的劳动生产力;另一方面是更加公平的生产关系。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公平方面的要求越来越突显,甚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当前社会不公的表现是全方位的,它不仅表现在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扩大,而且表现在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固化,特权与腐败的泛滥,以及群体事件、恶性事件频发。所有这些都不仅仅是发展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特定阶段上社会矛盾的突显,而且同时是制度现象,人们不能不诘问中国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否完善?能否完善?”在这段话里,作者将自己要研究的主题以十分尖锐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显然关系到我国今后改革的基本走向。
最近十几年来,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对这个问题事实上做了肯定的回答。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和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前提下,为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贯彻在制度上创造更坚实的保障,已经成为改革的重点。换句话说,改革的重点已经由经济领域的“市场导向”为主,转变为以保障社会领域的公平为主。这并不是说经济领域市场导向的改革已彻底完成,没事可做了,比如精简国家机关和减少行政审批等,就还需要继续大力推进。但是,现在说市场已经在经济的大多数领域取代计划而成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大体上是符合实际的。因为,绝大多数产品现在都由市场定价,产销都由市场调节--难道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还没有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吗?我们的经济还不能被称为市场经济吗?当然,对此也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比如最近就有人说2010年之后改革停顿了,需要“重启”。持这种观点的人似乎认为,为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贯彻提供制度保障,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个泽及全民的社会工程,并不是改革,反而是开改革的倒车。在他们心目中什么才算是改革呢?难道改革就是要将中国社会一直推入卡尔·波兰尼所说的那种“撒旦的磨房”?当然,这只是猜想,不敢臆断。
平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平等具有不同的内涵。在经济关系领域,社会主义的平等,正如《论劳动平等》所反复论及的,是“以劳动为尺度的平等”,也就是按劳分配,即社会成员比例于自己的劳动贡献取得满足自身需要的社会产品。实现以劳动为尺度的平等的基本社会条件,是在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人当中,没有任何人可以凭借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垄断而不劳而获。而要满足这个基本条件,只有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公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占有上平等,是产品分配上以劳动为尺度的平等实现的条件,也是避免收入差距过度拉大的条件。从理论上讲,这是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但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可能也不应当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还要充分发挥各种非公经济成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因而以劳动为尺度的平等事实上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这也正是出现兆梓兄所说的“全面的社会不公”的原因。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通过国家立法,在非公经济的初次分配领域将对他人劳动的无偿占有限制在一定限度内,同时加大直接税(所得税、财产税)在全部政府税收中的比重(目前我国的税收以可以通过销售环节转嫁给他人的间接税为主),从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抑制收入分配拉大趋势的发展。在这方面,今后的改革任务显然还很重。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单凭这条途径,还不能实现严格意义上的“以劳动为尺度的社会主义平等”。因为这类制度和政策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它们虽然缓和了社会冲突,但无法弭平资本主义剥削造成的贫富鸿沟。当然,从具有“抑制资本、扶助劳工”的意义上来看,西方的福利制度是染着一些“社会主义”色彩的。与西方国家不同,尽管社会主义还处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我国毕竟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除了转移支付之外,还有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另一个更具根本性的办法,那就是发展公有制经济。这里立即要声明的是,主张发展公有制经济绝不是要再搞20世纪50年代那种社会主义改造,而是要通过平等的市场竞争,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和适当地增加公有制经济在产值和就业中所占的比重。前一阵曾有人无中生有地攻击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国进民退”,好像公有制经济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是犯了弥天大罪,这真是咄咄怪事。不要说所谓“国进民退”得不到统计数据的支持,而且只要“进”的前提是平等竞争,“国进”对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难道不是好事?何况这种“进”并不必然以“民退”为条件。相反,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许多生产环节是外包到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国民同进”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此外,有些人将国有企业职工工资较高而私营企业职工工资较低说成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也属于风马牛不相及的胡扯。公有制企业内实行按劳分配,一般职工工资比实行按生产要素私人所有权分配的私营企业的一般职工高,那是必然的,也是有利于缩小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的。要找到收入差距形成的真实原因,正确的方法是将公有制企业内高管同职工的收入差距与私营企业老板同职工的收入差距相比较。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不是将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拉下来,而是通过立法抑制和调节私营企业内老板同职工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加大产品所包含的新增价值中劳动者所占的比重。
社会主义的劳动平等与市场经济中商品等价交换原则的“叠加”,是兆梓兄在书中多次提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等价交换就是按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相交换,这与按个人付出的劳动取得收入的社会主义平等,确有相通之处。虽然这二者一个适用于交换关系,另一个适用于分配关系,但都可以说是复杂的分工体系中从事不同产品的生产并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执行不同生产职能的个人之间实行劳动变换的经济关系形式,都具有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含义。从抽象的法权的意义上说,这两种经济关系形式都表现为以本人的劳动为根据占有一定数量社会产品的权利。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力这个原本并不属于商品世界的一般商品生产的主体本身被商品化了,在劳动力商品的买卖中等量劳动相交换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在这种形式上的平等交换之后形成的生产过程中,对他人劳动及产品的无偿占有即剥削发生了,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以本人劳动为根据的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变成了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厌欲求,是资本主义社会贫富鸿沟产生的根源。而随着贫富差距的存在和加大,劳动者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于自己生产出来而为资本家占有的越来越大的商品堆积,却日益萎缩。这实际上对资本家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使得他们周期性地遇到生产过剩的危机,包含在他们占有的商品中的剩余价值无法实现,掌握在他们手中的巨大的生产能力受到破坏。这是资本主义剥削对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局限。在一个实行公有制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使劳动者本身异化为商品的经济关系被消除,劳动平等不再是劳动力买卖领域的幻象,而成为由公有制的逻辑在分配领域的现实,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与他们在生产中付出的劳动成比例,全面的生产过剩危机或者总量失衡至少从理论上说是不可能的,而结构性的局部供求失衡是可以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消除的。因此,有理由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比资本主义私有制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或者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超越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我想,这个看法与兆梓兄书中阐述的一些论点,应当是契合的。
不经意间,已经写得太多,就此打住。  相似文献   
15.
<正> 《经济研究》1979年9月号刊登了张立中同志的题为《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兼论我们今后的人口研究工作》一文。文章的第一部分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反动性的批判,我们完全同意。但是,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中,作者又引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论述来证明马尔萨斯人口论中存在“科学成份和站得住脚的东西”,并且归纳为三点,认为这三点对我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我有不同意见,特提出来与张立中同志商榷。张立中同志首先引证了马克思的话:“甚至马尔萨斯也承认,过剩人口对于现代工业来说是必要的,虽然他按照自己的偏狭之见,把它解释成工人人口的绝对过剩,而不是工人人口的相对过剩。”我认为,马克思说马尔萨斯也承认剩余人口对现代工业是必要的,并不  相似文献   
16.
以龟足的胚胎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分裂相,并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龟足的染色体数目为2 n=32,核型为8 m+6 sm+2 st.龟足染色体实际长度CL为0.85~2.47μm,染色体总长度为46.92 μm.整个核型染色体长度依次减小,邻对染色体之间相差不明显,元异形性染色体出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资本论》的启示,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概括为五个基本命题,即,从生产 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经济制度变迁,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分析个体经济行为,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经济制度的性质,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政治法律制度和伦理规范,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合规律与合目的统一。这五个基本命题构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硬核”。在经济分析中依循这五个命题,将坚持和发  相似文献   
18.
林岗 《时代金融》2014,(6Z):124-12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率市场化也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利率市场化可以建立起来一套相对自主化的价格机制,这种机制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之中的资金流动有着很好的帮助,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商业银行从内部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