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6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55篇
经济学   24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29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61.
高校图书馆员沉默行为,影响了馆员的身心健康及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因此管理者应该改变工作方法和思路,采取多种措施减少馆员的沉默现象,树立和谐信任的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馆员的沉默行为。  相似文献   
62.
农民工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特殊社会群体,是社会生活中的边缘人,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但却和土地、农村有着紧密联系。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与他们思想意识、社会制度、乡土记忆、城市体验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民工身份认同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各种问题,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对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重塑和调适。  相似文献   
63.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效果低下,理论传播面临许多困境。课堂理论传播教化功能弱化,即“师生传播”解决不了目前理论传播的困境。面对科学技术大发展和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必须开辟新的理论传播方式:“生际传播”。加强“师生传播”与“生际传播”有序结合,二者相互协调,相互辉映,将使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64.
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艳  李道芳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158-160
文章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和讨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的机理,并分析了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5.
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经济、法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建设"两型"社会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66.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企业经营和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成本管理范围已由生产成本管理扩展到对整个经营活动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价值链分析入手,阐述了价值链成本管理思想,最后提出了价值链分析方法在我国战略成本管理中具体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67.
物流管理人才的素质、能力结构及培养方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物流管理人才应该是素质高、能力强、知识面宽的应用型、国际化、高层次专门人才。基于此,物流专业教育必须围绕"实际能力"这个中心,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创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思路,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教育方式,强化实践教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广泛检索,全面系统地追踪了美国公允价值的产生、发展沿革与最新动态。揭示了公允价值引入会计并非偶然,其顽强的生命力源于对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信息的追求。支持公允价值计量的根本原因是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争议与非难相伴恰恰为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完善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70.
针对当前科研浮躁、学术腐败,学者缺少学术品德、学术品格等不良现象,本文指出专业史学教育缺失与不完善的危害是不自觉中使受教育者发展了不健全的人德、人格,不再习惯于传承文化,自身定位,关注自身乃至人类命运,社会历史责任感严重不足,产生急功近利、浮躁、腐败等不道德行为,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素质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认为建立与完善专业史学教育,将专业史学教育定位于以人格、人德教育为中心,以内为主,内外兼修,可以减少科研浮躁、学术腐败滋生的主客观条件,使受教育着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术品德、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