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7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9篇 |
工业经济 | 7篇 |
计划管理 | 33篇 |
经济学 | 169篇 |
综合类 | 8篇 |
运输经济 | 1篇 |
旅游经济 | 5篇 |
贸易经济 | 22篇 |
农业经济 | 11篇 |
经济概况 | 3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全面理解三中全会要求,推进垄断行业改革2013年年末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催生出越来越大的改革浪潮,其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日益变得炙手可热。从各地方国资委陆续公布的改革方案中可看到,新一轮国资改革大多强调将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和目的是什么?其发展未来会如业界预期中的前景吗?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博士对《上海国资》解释,"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其着眼点是探索公有制的新形式。"他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 相似文献
54.
2013年12月31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楼定波出席“2013上海国资高峰论坛”并发表“国企改革征途中的精神希望”演讲。这是其当年6月当选上海医药董事长后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相似文献
55.
56.
我们应当寻求一种体制,在监管者与出资者之间竖起一道屏障"淡马锡模式可以学习,但不是在国资监管机构层面推行,而是要在国资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层面推行。换句话说,中国需要的不是一个淡马锡,而是数十个淡马锡。"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顾功耘对《上海国资》表示。事实上,自2003年国资监管部门诞生之日起,社会对其集监管者和出资人于一体的身份的争议从未停止。顾功耘表示,在"十八大" 相似文献
57.
长期以来,商业和地产的繁荣程度自非其他区县可比,这两个产业亦成为徐汇区国资的骄傲徐汇区拥有过人的先天优势。其东濒临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南与闵行区分界;北与静安区、长宁区接壤。境内铁路、航道、立交、高架道路纵横交错,是市中心进出闵行、奉贤、浦东新区、金山、青浦等区和江、浙、闽、赣、皖等诸省的交通要道。长期以来,商业和地产的繁荣程度自非其他区县可比,这两个产业亦成为徐汇区国资的骄傲。"区县国资发展当应地而宜,应企而宜,服务区域,服从功能。"徐汇区国资委党委书记刘申生对《上海国资》表不。不过,近年。 相似文献
58.
借助全产业链,大型企业集团正试图增强自身在产业链条上的控制力和话语权传统观念正在不断被打破。不为人所知的是,最近几年,已经很少有企业象过去一样奢望自己能在细分行业做冠军了,他们不约而同地追逐起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这似乎有点自不量力。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有优势,因此价值链才不断被分离出来。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系主任芮明杰教授对《上海国资》表示。但企业的转变并非毫无道理。事实上,借助全产业链,大型企业集团正试图增强自身在产业链条上的控制力和话语权,特别是制造企业,随着利润的日益稀薄,这方面的转型需求更加急迫。以华谊集团为例,其相继设立了华谊物流公司、贸易公司和工程 相似文献
59.
大学首先是一个身份组织,组织内成员的效用严格依赖于其他成员的研究水平。随着组织内部决策制定程序的不同,大学间对候选人的竞争也将产生不同的配置效应:最优秀的候选人将选择加入最优秀的学术机构;次优秀的候选人尽管可以加入一流学术机构,但最终选择加入二流学术机构,并且获得比最优秀候选人更高的货币报酬;如果学术机构的内部决策程序从基于共识转为行政主导,则会导致候选人的过度进入或限制,使社会福利受损。 相似文献
60.
在设计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与美学产生联系,现在的设计究竟该以什么作为评判美不美的标准?对产品的造型、结构、色彩、材质等等进行考究的设计固然能使产品以富于美感的外观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这种愉悦是否真正的能经得住考验?产品的本质还是在于它的功能性,它在与人进行交互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友好性才真正能给人带来持久的愉悦感。在现在这个生产力比较先进,阶级利益仍然是人的主要关系构成的社会中,人们审美的角度不同,对美的认识自然也不同。无产者没有条件去享受“十全十美”的产品,只有用自己的理性去判断哪些产品是对自己有益处的。使人长久受益的设计才是“美”的设计,这一点对资源匮乏的无产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