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盖美  张策 《海洋经济》2023,(1):9-21
为科学识别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基于陆海统筹的理论基础和海陆系统耦合相关机理,对环渤海地区沿海17市2008-2018年海洋环境质量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评价和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和海陆复合系统层识别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和海陆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环渤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总体向良性转变,但各城市海洋环境水平差异较大;总体来看,环渤海地区“海洋环境系统-地区科技系统”的相关性最大、耦合水平较高,“海洋环境系统-地区社会系统”相关性最小、耦合水平最低;(2)在影响因素识别方面,单因素中农用化肥施用量、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与海洋生态环境系统高度关联;而科技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是影响海陆间耦合发展水平的主导关系层。  相似文献   
12.
从静态和动态分析均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仅次于第二产业,而且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政策导向应以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GDP和人口数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及空间中心统计法、地带分离系数法,从时间维度及空间角度对环渤海经济区44个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环渤海经济区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第二、三产业收入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加大,产业的地理集中效应大于产业的结构效应;②辽宁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经济中心向辽宁方向偏移,而河北及山东经济区合力拉动人口中心向西南方向偏移;③地带内发展差异特别是河北经济区的发展差异是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地带分离系数以2008年为拐点呈现“U”型结构.最后提出促进河北地区的发展是环渤海经济区在今后的发展中的主要着力点,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建立粮食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与影响因子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法、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粮食保障水平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19年中国粮食保障水平整体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十二年总体增加率为45%,区域差异明显。(2)空间格局演化方面,省域间粮食保障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局部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空间依赖特征。(3)粮食保障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均农业总产值、粮食种植偏好和水土协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机会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