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武广高铁的通车,加速了沿线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三大区域板块融合,武广经济带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经济区域,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本文以武广经济带区域合作进展为出发点,分析了武广经济带区域合作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深化武广经济带区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2.
在城市建设和土地扩张的过程中,加快农村土地征用补偿体制机制研究,创新土地补偿方式,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合理、科学地补偿,成为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本文选择黄石市黄金山先行区作为案例,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和比较,并研究各种新型补偿方式的适用性,最终为完善和创新征用补偿方式提供思路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3.
名牌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名牌是一种高质量名牌就是产品质量免检证书,名牌就是市场通行证,名牌就是打开宝库的咒语"芝麻开门"。名牌的巨大魅力,来自上乘的产品质量。名牌的市场大小取决于产品质量高低,但产品的质量高低却不能取决于市场大小,也就是说,不能以投机心理对待市场。产品不好卖的时候注重质量,产品好卖的时候"萝卜快了不洗泥"。这样做可能不会影响一时的销售量,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在为名牌自掘坟墓。名牌企业永远追求的是高质量,这是名  相似文献   
34.
湖北省葛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武汉市与鄂州市结合部,东邻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北临长江,南依武黄高速公路,对内对外开放条件优越,有大武汉现代卫星城之誉.  相似文献   
35.
华中金三角: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称之为“大”的城市,一个是大上海,再就是大武汉。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汉,自古就是地区经济的中心。然而,在改革开放若干年后的今天,武汉总体吸聚能力呈下降趋势。“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三大经济圈形体日渐丰满,并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中央又提出振兴东北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讲,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已陷入政策低谷。 有学者指出,所谓中心城市,是指有周边而言,如果没有了周边,也就没有了中心。传统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汉,正面临着失去周边的危机。在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武汉市市长李宪生,这位拥有博士头衔的全国人大代表,当着温家宝总理的面连问三声“武汉在哪里”,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武汉市长找武汉、反映了一个城市发展中的思考——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武汉的作用应体现在哪里?武汉的定位应是怎样的?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武汉定位的思考,也使“武汉经济圈”这一话题再度趋热。  相似文献   
36.
论"中部崛起"与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在全球化加深的进程中,在国际分工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部地区被逐步"边缘化".随着"中部崛起"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推进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中部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武汉在中部地区发挥着龙头作用,在武汉城市经济圈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快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边缘化的状况以及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在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问题上,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走小城镇道路的观点,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城镇化成为在我国城市化战略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思潮,小城镇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但是"小城镇"的发展也带来了"大问题".  相似文献   
38.
名牌的实质     
名牌就是产品质量免检证书,名牌就是市场通行证,名牌就是打开宝库的吉尔吉语“芝麻开门”。名牌的巨大能力。来自上乘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9.
小城镇偏好探微——兼答陈美球同志之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我国城市化道路问题 ,人们在理论和政策上存在着明显的小城镇偏好。究其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建国以来 ,国家对大城市实质上的抑制政策造成了强大的思维惯性 ;上个世纪 80年代不得已而为之的小城镇模式被当作中国城市化的灵丹妙药 ;一些人认为城市大了一定会发生“城市病” ,而小城镇可以避免“城市病” ;把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或逆城市化当作我国现阶段的目标模式 ,认为可一步到位发展小城镇 ;一些人认为农民素质差 ,只能在小城镇发展。这些思想严重地限制了城市规模效益的发挥 ,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0.
城市化道路是指城市化的推进途径或方式,也指推动城市化进程所采取的某种模式或战略安排。我国正在经历着双"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绿色、低碳、循环、集约发展方式转型。对前一个转型,城市化的推进方式已经参与其中,即由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严格控制型的城市化在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的多元城市化转变。而对城市化如何实现后一个转型,人们尚未形成共识。比如,走小城镇发展道路就是一个流行的观点。这里,从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角度,来研究转型期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