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4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双目标指派决策及算法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具有两个目标的指派决策问题 ,讨论了其满意解的性质 ,并给出相应的算法  相似文献   
12.
以制造企业、网络平台和中间商作为工业品线上销售模式的构成主体,对其不同组合形成的三类销售联盟:单方联盟、两方联盟和三方联盟进行分析描述。运用Shapley值法及考虑实际收益权重的改进方法计算MRO线上销售联盟的收益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三方联盟的附加收益大于等于任意两方联盟附加收益之和的一半,即可保证三方联盟中各方收益都达到最大值;任意两方联盟的附加收益增加都会使得第三方成员的边际收益减少。且基于实际责任、风险、成本及损失权益四个综合因素的变权计算方法,可使得线上销售联盟成员之间的收益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更加有利于工业品领域线上销售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之间通过开展融资、资产并购重组、股权转让等经济业务,在竞争中谋求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确切地评估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价值,这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首先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对企业价值评估常用的传统方法,包括收益法、市场法以及成本法进行了分析;其次,对适用于互联网企业特征的DEVA方法、实...  相似文献   
14.
浅谈粗糙集理论与知识管理决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20世纪70年代Z.Pawlak提出粗糙集理论以来,粗糙集理论已在机器学习、知识获取、决策分析(决策表属性约简)、过程控制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探讨如何提高知识管理决策水平的角度,对粗糙集理论应用于知识管理决策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及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构建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了量化评判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绿色创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源,但目前对此尚未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理论认知框架。基于系统论的角度梳理制造业绿色创新研究现状,提出以“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为指导的制造业绿色创新指数三维模型。其中:“物理”层面重点阐释制造业绿色创新指数“是什么”的问题,即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制造业“资源—环境—生态—效益”复合系统协同运行状态;“事理”层面剖析制造业绿色创新指数提升过程中“怎样做”的问题,即制造业“资源—环境—生态—效益”复合系统关键调控机制;“人理”层面解释制造业绿色创新指数发展过程中“最好怎么做”的问题,即制造业“资源—环境—生态—效益”复合系统的管控立法机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现有文献大多从单方面改进TOPSIS法的不足,运用向量夹角余弦距离代替传统TOPSIS法中的欧氏距离或改进TOPSIS法中的马氏距离,消除指标间由于存在线性相关而导致欧氏距离失效的弊端,突破马氏距离受指标变量协方差矩阵为可逆矩阵的限制,消除其计算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性,同时引入联系向量距离解决方案可能距离正、负理想解均相近的缺陷;通过决策者偏好系数将由余弦相似度和联系度合成新的相对贴近度;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知识共享与心理契约的分析,构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共享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博弈双方的策略、效益和纳什均衡,可以为企业采用交易型契约和关系型契约促进员工的知识共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生态供应链优化调整问题,并讨论了生态供应链同一层合作者之间竞争的博弈问题。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建立了多边指派博弈的多层生态供应链优化调整方案的求解模型。研究表明:生态供应链核心企业在生态产品开发、可持续发展及环保要求下合理指导安排合作者的生产合作关系,可以使供应链整体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有关后发企业技术追赶问题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探讨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在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维度分析提炼出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能力的4个一级指标,即技术、企业其它能力、外部环境和资源可获得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分解为16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用专家打分法和AHP法对制造业这一典型行业的技术追赶能力指标进行了重要性排序,分析了不同指标对后发制造企业技术追赶能力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