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5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本文基于投入导向型广义三阶段DEA模型,分析了2007~2013年间76家中国保险公司所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内部资金、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分析了各公司之间的差异程度、收敛性,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险业资金使用效率在样本年中稳步提高。平均而言,保险业对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内部资金和权益资金。不同公司之间的差异并非源于行业特征或股东属性,而是来自于公司内部,特别是对寿险公司和中资公司而言。但整体上,各保险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收敛特性。众多环境变量影响保险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因此改进环境变量有助于提高保险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以2007-2012年中国境内的61家银行为样本,基于投资于银行业的资金总量与资金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测度了投资于银行的资金是否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结果表明,整体上,投资于银行业的资金存在着明显的“非效率投资”.其中,国有银行的“非效率投资”最为严重,股份制银行相对较轻;向银行投资的内部资金、债务资金及权益资金均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投资者“占有金融资源”的投资动机是导致银行业存在“非效率投资”的原因之一.但“占有金融资源”假说对于内部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投资者不成立,而权益投资者却显现出非常强的“占有金融资源”投资动机.内生性检验则更有力地证实了银行业“非效率投资”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43.
粟芳 《上海保险》2005,(1):45-47,50
我国的机动车辆保险从2003年开始市场化,各保险公司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车险费率也经历了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的过程,但是不论车险费率如何变化,而车险业务似乎一直在亏损的边缘徘徊。分析其根本原因,大部分学者认为是因为车险费率没有充分地进行细化。在厘定车险  相似文献   
44.
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5年“千村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信息熵法衡量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普惠金融在村庄之间的空间传染效应,以空间的视角分析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普遍偏低,东部相对较好,中部最差;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传染效应,地理矩阵下的空间传染效应尤其突出;东部地区显著的HH型村庄较多,中部地区显著的LL型村庄较多;空间滞后模型是分析地理矩阵空间特征下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的最佳模型,经济发展水平、基层民主、科学技术和快递点均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45.
银行业的快速增长使资本充足率告急,保险业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使保险业偿付能力告急。银行业和保险业都急需融资,并都陷入了相似的融资怪圈。本文利用熵值法、动态评价分析法和泰尔指数法,动态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寿险和财险业在2007-2010年间的综合融资能力。数据分析表明,利润是决定综合融资能力的根本因素,利润增长率是决定投资者预期的根本因素。财险业因在样本期间具有较高的利润增长率而具有明显很强的综合融资能力,而银行业次之,寿险业的综合融资能力较差。更为具体的是,银行业因具有持续较高的利润率而具有较强的内部融资能力,寿险业的债务融资能力明显偏弱,财险业因高利润增长率而具有较高的吸引资本的权益融资能力。融资渠道贡献度的分析则表明,这三个行业也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权益融资对综合融资能力的影响最大,而内部融资的影响一直较弱。差异分析则表明,寿险业因业务的复杂性而具有较大的内部差异,而银行业和财险业的表现则相对集中。而且,由于市场的调节,资金在各行各业之间能较为自由地流动,故行业之间的差异不大。金融业融资能力差异的主要来源则是行业内的差异。本文最后的结论表明,金融业只有沿着“改善经营—提高利润—增强融资能力”这一路径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脱离“融资怪圈”。  相似文献   
46.
47.
基于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的不同含义,利用1985~2012年的样本数据,本文利用CF滤波法计算了非寿险三大险种的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并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比较了影响不同险种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的不同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险种的保险周期基本一致,都为4至8年左右,也基本同时达到波峰或波谷;不同险种保险周期的影响因素也基本相同,主要受GDP、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险种的承保周期具有很大的差异,不但承保周期的长度差异很大,而且也并非同时达到波峰或波谷;不同险种承保周期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其中机动车辆保险的承保周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其他险种则除受赔款支出影响之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保险监管部门的逆周期监管应以承保周期为主要对象,并根据不同险种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8.
为了分析向中国财险业投资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动机的合理性,本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分位数模型,以2007~2011年间在中国经营的33家财险公司为研究样本,测度了财险公司的融资能力与融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投资于财险业的资金整体上是"逐利"的,不存在"融资效率悖论"。这一特征尤其在融资能力较低的财险公司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而且,投资者在制定有关财险公司的投资决策时,基本仅仅关注目标公司当期的融资效率,而不考虑历史业绩。进一步对不同的融资渠道分析,财险公司通过内部融资渠道所获取的资金是显著"逐利"的,不存在"融资效率悖论";而以债务和权益形式投向财险公司的资金则存在明显的"融资效率悖论"。这说明财险公司的外部投资者没有正确选择优秀的投资对象。根据资本属性来分析,投资于财险业的外资具有更强的"逐利性",能更为准确地选择值得投资的财险公司;而中资由于受制于信息不对称、抢占金融资源优势及"羊群效应"等原因,存在着明显的"融资效率悖论"。  相似文献   
49.
吴杰  粟芳 《财经论丛》2015,(8):45-53
基于1999-2013年季度数据,利用CF滤波法、“三元组”检验法和多元回归比较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的关系与差异.结果表明:两者的周期长度、对称性等结构性特征均有差异,保险周期存在明显的深度型非对称性,而承保周期较规整.二者的运行波动具有明显的联动性,保险周期与滞后一期的承保周期相逆,且均受到不同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剔除外部因素的影响后,保险周期的振幅缩小,承保周期却明显左移,两者都更加对称、更加同步.  相似文献   
50.
外贸依存度标志着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那么,对外开放对保险业的发展是否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保险业是否非常需要在外向型的经济环境内发展,本文利用37个国家在24年内的面板数据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的确会影响保险业的发展,但是这一影响不是非常大.同时,由于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的本质不同,开放型经济对人寿保险的影响略大于财产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