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21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1988年5月21日,北京,人民大礼堂,一家由中美英合资成立的企业——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后更名为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方  相似文献   
52.
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关键之一是把经济建设"中心"与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关系处理好,使"核心作用"的发挥不仅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强大政治优势,而且成为强大的经济优  相似文献   
53.
对于国企改革而言,2003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资委的成立,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前的国企改革,从通过扩权让利、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等逐步把国企引入市场;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改革脱困三年攻坚实现国企整体扭亏为盈;再到针对长期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  相似文献   
54.
一个深陷困境、一年中曾有7个月发不出工资的特大型企业,经过临绝境而后勇的不懈奋斗,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其间,没有提响亮的口号,没有讲豪迈的言词,没有遇偶然的侥幸,也没有获特殊的关照,那么,是什么原因,靠什么力量,有什么秘诀,使之平地风雷一跃而起?请看:  相似文献   
55.
国企崛起是“中国模式”优势的重要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以来,伴随着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爆发式增长和集体性崛起,对"国进民退"的质疑之声和"央企凶猛"批评指责之议也纷至沓来、不绝于耳.在有些质疑者或批评者眼里,仿佛10年前还九死一生的中国国有企业,如今的持续增长是做了什么错事似的.而在另外一些质疑者或批评者看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今天的良好发展局面,只是偶然的暂时的现象,根本不值得为之称道.更有甚者,在今年的一次全国性论坛(博鳌房产论坛)上,每当发言嘉宾调侃了国企,台下就报以一片掌声与笑声.这不由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当时有的地方,个别教师一上台,就急忙申明"我不是共产党员",于是便能获得一片廉价的掌声,那种近乎闹剧的情绪化场景.  相似文献   
56.
从事或关注矿车行业的人也许会发现,从2011年11月起,中国兵器工业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方股份)在其发展战略的表述上出现了一字之变,即将原来的"做强矿车主业,领先矿车行业,丰富矿车产业,成就矿车霸业"中的"霸"字变为"伟"字,将"成就矿车霸业"调整为"成就矿车伟业"。  相似文献   
57.
2008年8月,《企业文明》曾以北方股份:成就矿车霸业的战略图谋为题,比较全面深入地总结和报道了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方股份)成立20年来取得的成就,尤其是自2007年以来,在时任总经理、党委书记,现任董事长李建平及其领导班子带领下,  相似文献   
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中心环节,进行了艰苦的尝试与探索,从搞活国有企业、搞活国有经济再到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结构优化布局,从国有企业的一统天下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三足鼎立,从大一统的公有制经济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从九龙治水到国资委的统一监督管理,推动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在改革风雨和竞争实践中实现了集体性崛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国际竞争力和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9.
思想政治工作,是统帅、是灵魂、是生命线、是重中之重。然而现实中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反差,往往使帅失位,魂出体,线变细,重转轻。《莫让重中之重变轻》,对此作了较为全面、中肯和深入的剖析,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0.
一位35岁的女士去一家单位应聘招聘者说:“35岁,年龄太大了,对不起。”当该女士转身离去时,又听到后面的小声嘀咕:“都老太婆了,不呆在家里,还出来找工作”; 有的学者公开提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分流下岗中应该让女同志回家,以缓解再就业压力。一些人对此表示认同; 北京某著名大学负责招生的同志解释说,高考中女生录取分数线高于男生(有的学校高出50分甚至更多)有其合理性,是正确的,于国于民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