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9篇 |
计划管理 | 6篇 |
经济学 | 46篇 |
综合类 | 9篇 |
贸易经济 | 6篇 |
经济概况 | 6篇 |
出版年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卓元教授的新作《十八大后经济改革与转型》一书,前不久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新作虽然部头并不很大,含金量却很高。由于这部专著是他在参与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基础上撰写的,因而他能够吃透《决定》精神,准确地进行解读。全书除导论外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按照《决定》的精神深入阐述十八大后的经济改革问题;另一部分是分析十八大后10年内的中国经济走势问题。导论部分尽管篇 相似文献
52.
<正>韩英杰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从事财政税收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的文集《求实中的探索》目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反映了他研究财政税收和财政金融问题的成果。全书的六个部分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财政基础理论、税制与税负问题和宏观财力问题。 相似文献
53.
54.
本文对货币必要量这个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性变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货币必要量的外延和计量原则这个争论不定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依据文中提出的计量原则,建立了货币必要量的标准计算法,并据此对货币必要量进行了虚拟计量。 相似文献
55.
股份制企业产权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份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股份制作要求的外部约束机制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推进是改造,可能会使国有企业从一种低效率走向另一种低效率;同时,笔者认为,由于”马达效应“的存在,旨在通过其他产权主体的加入来提高国有企业效益的改革思路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在缺乏竞争性环境中的国有控股企业,国家将负担低效率企业的全部监督成本,其他产权主体搭国家的便车,国有资本的收益可能更低。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56.
57.
58.
西部大开发对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力增强具有极大的意义。但是,我们认为目前必须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客观现实,尽快调整原来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确定的发展战略,科学地制定实施西部开发的思路、政策、措施和步骤。一、过分依赖重工业条件不充分,难以促进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忡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中共中央对西部发展的战略部署给出了指导性建议。概括言之,无非是西部地区应从资源和原材料的开发利用着手,立足于地下资源的优势,重点… 相似文献
59.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可获得性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9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可获得性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9个省的调查数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可获得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能力、银社关系、社长背景与其信贷可获得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无形资产、外部政策环境对其信贷可获得性有较大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0.
均衡与非均衡:基础产业发展的理论模式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同总量问题比较起来,当代中国的结构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更为深刻、更为长远的。无论结构变迁中重点产业的选择基准的技术难度有多大、掣肘因素有多强,我们认为从宏观的高度审视有两点是可以明晰的:一是基础产业的发展;二是主导产业的发展。本文拟从理论模式分析中探寻我国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一、均衡与非均衡:基础产业发展的理论模型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面临的共同任务就是摆脱贫困,由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迈进。可是在这一进程中又面临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经济基础薄弱和发展资金短缺,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导致发展的恶性循环。为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发展经济学家在选择发展道路时,曾经提出过两种相反的理论模式:均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 1、基础产业均衡增长理论 均衡增长理论产生于本世纪40年代初。均衡增长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尤其是在基础产业部门和一般加工制造部门之间)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地得到发展,以此彻底摆脱贫困状况,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 创立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