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计划管理   46篇
经济学   7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25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2000年5月,我幸运地通过应聘考试,成为一名电视人,一路走来,心存感激。感谢大连广播电视台给了我如此绚丽的舞台,感谢指导帮助我的前辈同事,感谢观众对我的关注支持,感谢生活中所有的美好!十二年了,对工作的激情与日俱增,能从事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格外珍惜所拥有的,珍惜每一次在镜头前的主持,珍惜每一次站在舞台中央,珍惜每一次与观众的互动。十二年了,在大家的帮助下慢慢成长成熟起来,怎能不感谢不  相似文献   
72.
吴爽  苏航  卢涛 《东北之窗》2012,(13):92-93
大连素有“东方槐城”之美誉,槐花也是大连的城市之花。每年槐花盛开之时,大连人便用清香槐花来做特色美食。如槐花窝头、槐花饼子、槐花包子等。后来。有了一年一度的国际赏槐会,大连人更是将槐文化演绎到极致,出现了槐花灯、槐花道、槐花菜、槐花酒……而在今年的赏槐会上,又多了一个“大连创造”——槐花茶。  相似文献   
73.
《大连日报》时评版全国首创诗画时评省新闻名牌专栏"非常诗画"结集成书2014年12月28日下午,由《大连日报》时评版"非常诗画"专栏结集成书的《诗画刺锅子》一书首发式在市新华书店举行,500多位读者聚集在现场,对我国第一本诗画时评专辑的问世表达了浓浓的关注之情。《诗画刺锅子》作者是大连日报社体育部主任、漫画家姜末和东北之窗杂志社主编、诗人张嘉树。他俩诗画合作已有十三年,在报刊网络发表了数千件作品,创出了独特的"刺锅子"文化品牌。《诗画刺锅子》共收入本报全国首创的诗画时评作品202件,由大连出版社出版。在新华书店一上市就受到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74.
言明  毕崇明  王华  苏航  张达 《东北之窗》2011,(15):102-105
晚报大篷更热闹了 在歌海人潮的中国国际啤酒节现场,有一个啤酒大篷全世界独一无二,这就是大连晚报大篷。举目全世界成规模的啤酒节大篷,可以说大连晚报开创了国际啤酒节媒体大篷的先河。大连晚报大篷以占地1200余平方米、容纳干余人的规模,已连续6年保持着世界第一媒体大篷的称号,引领着报业传媒产业参与国际啤酒节的潮头风尚。  相似文献   
75.
苏航 《东北之窗》2012,(21):108-109
金秋时节,应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邀请,南帆老师来到大连理工大学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讲座,伯川图书馆座无虚席。他把我们当下的文学生活分析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76.
苏航  冯璐 《乡镇企业科技》2013,(18):114-115
本文首先介绍了长春市发展低碳城市的现状,然后结合实际,提出了长春市低碳城市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77.
郑冰  苏航图 《东北之窗》2013,(12):72-73
4月27日,大连阿尔滨对阵北京国安。那天下午有个会议,晚上6点半的飞机我还要去呼和浩特。为了能看上球赛,我精心策划了个步步为营的看球计划。首先会议让我提前到1点,2点半必须走人,3点半到机场附近,找一宾馆看球,5点半去机场。可无奈3才点散会,在东二环遭遇习惯性堵车,到机场高速已经3点半,经过各种抢、逼、违(章),终于在3点45到达机场附近,但连走了三家宾这时已4点。我心  相似文献   
78.
79.
薛峰  苏航 《东北之窗》2012,(6):60-63
她叫祁淑美,今年64岁,几乎每天都在为残疾人奔波。20年前,她坐着"大奔"工作、助残一肩挑;20年后,她搭乘公交助残,依旧乐此不疲。在残疾人群和关心残疾人事业社会群体中,祁淑美就像亲人一样每天都在身边嘘寒问暖、东奔西跑地呼吁全社会都关心助残事业。而由于祁淑美不愿让媒体宣传自己,她20年如一日投身于助残公益事业的感人事迹,至今鲜为社会大众所知。  相似文献   
80.
邵海峰  苏航 《东北之窗》2011,(19):109-109
2011年大连夏季达沃斯,对一位中国草根网民高铭来说,有着不寻常的意义。他,代表千千万万中国网民,有机会来到世界经济论坛这个舞台,与众多世界精英人物对话。而最让他难忘的是,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9月15日百忙之中会见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