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利用与山东科技创新相关的统计数据,评估2006年至2012年该省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2012年山东省科技创新政策整体实施效果优于2005年。其中,科技创新需求政策实施效果突出,科技创新环境政策有待加强;科技创新供给政策虽然在数量上占比最大,但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水平。建议山东省应抓紧制定促进经济大环境发展的创新环境政策,重视科技创新供给政策落实到位,保持创新需求政策高效引领。 相似文献
12.
产业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体现。文章利用1999—2009年鲁粤苏浙4省高技术产业及4个分行业的统计数据,分别测度各省产业创新中技术进步因素对产业产值增加的贡献以及产业创新中的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山东、广东、江苏、浙江产业创新共同之处是依靠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不重视技术消化吸收,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都偏低。这说明我国企业学习吸收能力还不强,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科研成果产出尚不能满足企业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作为后发展地区以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知识和创新资源相对匮乏、受资源和环境约束强,如何培育和发展战略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摆在建设者的一个挑战。在分析黄河三角洲传统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区域产业现有基础和能力和区域经济社会现实需求三个维度,选择设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标,基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统计数据,实证揭示该地区基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孕育、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转方式和调结构的本质是创新驱动发展,其核心环节是科技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故创新型企业是区域依靠自主创新转方式和调结构的关键抓手。通过对山东省18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进行抽样数据调查,从创新型企业的行业、区域、规模产值和专利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促进山东省转方式和调结构的路径及对策。结论显示,山东省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在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还需要突出优势特色产业,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为非国有企业提供政策优惠。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需要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和用户等多个创新主体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链环模型以及当前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性构建了金融介入的政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协同模式,分析了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用户的金融角色和作用,阐述了该技术创新协同模式的运行原理,以及在金融、政府和用户三方联动作用下金融介入产学研技术协同创新实现机制,可以解决产学研利益协调和风险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8—2008年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及4个分行业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山东省产业创新中技术进步因素对产业产值增加的贡献以及产业创新中的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从山东省高技术产业总体来看,山东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对产业产出的贡献明显低于资本投入,甚至低于劳动力投入;山东省产业创新具有资本密集的特征;山东省的产业创新路径是一种技术改造模式,即运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升级换代,提高质量效益,从而引起工业体系的变化;在资金投入指标中,R&D经费内部支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和新产品开发费用对科技进步有显著影响;在劳动力投入指标中,只有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与技术进步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但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和企业办科技机构科技人员数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二期滞后,说明山东省科研人才的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