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65篇
经济学   6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5篇
经济概况   30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听乡镇领导谈工作体会,许多人大发感慨:“会议多、文件多、汇报多、接待多、检查多,长年累月穷于应付,经常感到忙得没有头绪。”我们把乡镇领导人谈到的这些经常性活动统称为“应酬”。本文依据实地调查着重分析这些政府活动的运行机制和消极影响。会议根据访谈估算,乡镇主要领导人参加县(市)召开的会议,整体来说一年在60次左右,每周一或两次。其中最少的每年30次,基本上每月两次;最多一年80次,每月四五次。绝大部分会议都是半天。除参加上级召开的种种会议,本乡镇也召集村干部会议。与县里不同的是,各乡镇自己召集会议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72.
之所以出现政治初衷与制度安排相悖离、政策目的与政策结果相悖离的情况,大致原因在于,在政治的权利格局中,农民作为最大的社会阶层,缺乏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73.
本报告基于实地调查而成,着力于描述分析乡镇机构的当前状态。报告主要分四个部分:乡镇领导集团、乡镇部门设置、乡镇人员结构、乡镇机构的扩张机制。现在的乡镇政府,从外部形态看,可曰“庞大”,从内部构成看,可曰“庞杂”。20年来乡镇机构改革的过程基本上是一个不断扩张的过程,精简、效能的改革预期目标未能达到。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目前的乡镇机构仍然处在动荡之中,许多乡镇人员处在惶惑之中。人们都在关注着改革的走势。  相似文献   
74.
当前,乡镇改革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但是前景如何,却显得扑朔迷离。要改到哪里去?会改到哪里去?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改革的路径在哪里?改革将走出怎样的路径?这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乡镇政府目前面临的问题实质为“政府”问题从根本上看,乡镇政府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乡镇”问题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着力分析乡镇政府繁重的应酬活动。乡镇领导人在应酬中倍感压抑。他们作为政府体系的末端部分,对于体制积弊体察深切且批评尖刻。本文认为,上层针对应酬活动中的种种不良行为发出“禁令”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改进政府运行机制。因为从根本上讲,这些不良行为是政府运作体系衍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76.
考察二十多年来县乡改革的目标定位和客观进程,我们发现,实际演变往往超越政策设计的美好初衷而陷入新的困境.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困境仍然可以概括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简单体制循环;但是,问题本身比这种认识要复杂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77.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经济高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形成的社会矛盾也相当突出。问题主要集中于社会发展滞后、公共物品短缺、政府的政治信任降低、社会紧张增加等。有学者将这种农村社会不和谐加剧的情况表述为“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78.
赵树凯 《发展》2008,(2):23-25
农村改革的30年,也是农民流动的30年。观察这30年,可以从两个侧面进行:一个是农民的表现,一个是政府的表现。从政府表现的角度看,这30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改革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具体说是1978年到1993年,基本上是“无政策”时期。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后半期到21世纪初,具体说是1994年到2002年,政策纷纷出台,但政策导向以限制为主,包括出台了若干新的歧视性政策规定。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政策导向发生根本转变,新的政策以促进平等对待、重视保护权益为基本特点。本人认为,最近几年是改革以来解决农民工问题进展最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79.
改革的过程是重新做出制度安排的过程。就农村改革而言,新制度的精神实质应该来自农民,应该属于农民的选择和创造。改革的历史进程已经昭示,违背农民意愿和行动逻辑的制度安排必败无疑。因此——改革的过程是重新做出制度安排的过程。就农村改革而言,首先面临的一个方法论原则问题是:做出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当然,新制度的概念化、文本化往往出自官员学者之手。但是,新制度的精神实质应该来自农民,应该属于农民的选择和创造。改革的历史进程已经昭示,违背农民意愿和行动逻辑的制度安排必败无疑。本人认为,做出好的制度安排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乡村两级组织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过程,一方面,村庄内部的自主性资源和自主性组织结构正在生成发展,农民的自治冲动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乡镇对于村级组织的行政性控制性并未相应消解,某些环节比人民公社还强劲。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形式上乡镇对村庄的控制强化了,实质上基层政府与村庄社会脱节了。乡镇对村干部的管理虽然村干部的基本身份是村民,但是,乡镇对于他们基本上采取了政府内部的管理办法,或者说是把他们作为政府官员来管理了。20个乡镇全部对村干部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所有村级干部的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