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6篇
经济概况   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1994年4月的《马拉加什宣言》虽然宣布了要成立一个“世界贸易组织”来代替“关贸总协定”,但并未指出具体的成立日期。 只是在1994年12月8日“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执行会议”在日内瓦才最后决定了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成立。中国到1994年底之时,尚未完成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但由于中国政府全面参加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  相似文献   
32.
网络盗版与“利益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中国的网络用户数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网络上的法律问题也随之增多,是不足为怪的。 网络时代大大地拉近了作者与消费者或公众的距离。在过去,即使作者希望把作品奉献给公众,往往也不能不先通过出版社等媒介。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作者在今天想要放弃版权或把自己的作品献给公众,只要在创作完成后,直接把作品上载到BBS即可。如果这时出来一位"正人君子网站"宣布:任何作者要放弃权利,必须也只能放弃给他,即必须把作品无  相似文献   
33.
34.
独特的民法原理--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本身,在当代,是民事权利的一部分,虽然知识产权的大部分来源于古代或近代的特权,它们与一般民事权利似乎并不同源。知识产权法是民法的一部分,这在十多年前中国的《民法通则》中已有定论。《德国民法典》中 ,虽然未直接提及知识产权,但它被学者推论为“权利物权”。《意大利民法典》中,知识产权属于“服务”项下的特例。20世纪90年代后的《俄罗斯民法典》中,知识产权虽然也未立专章,但知识产权保护的客观被列在“非物质利益客体”之类。传统民法的大多数原则,适用于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35.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之 间,会有一定交叉或重叠,其 中有些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 的。但有时在立法考虑不很周到 时,某些应当避免的交叉与重叠也 会出现。从颁布在后的《反不正当 竞争法》来看,可能与商标法发生具 体(而不仅仅是原则上)交叉或重叠 的条款,主要是《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5条、第9条、第14条,以及与之 相应的执法查、处条款(即第17条、 24条、28条等)。  相似文献   
36.
“知识经济”既然是与“工业经济”相对比而言的 ,那么它作为一种生产方式 ,主要是从生产力角度去定位的。如果它主要从生产关系角度定位 ,就不可能适用于世界各国的不同制度。事实上 ,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都不加任何前置词地谈论着“知识经济” ,并发展或准备发展这种经济。党中央及我国理论界从未使用过“社会主义知识经济”的提法 ,证明我们实际上是从生产力角度去谈“知识经济”的。要发展(或准备发展)“知识经济” ,就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 :生产关系不过是法律上反映出的财产关系。与“工业经…  相似文献   
37.
与商标有关的国际条约及各国法律比较(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8.
知识产权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成思 《中关村》2005,(3):22-2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虽然人们对这种作用的认识还有较大差异,而且总的讲,认识还落后于现实。袁隆平的高技术育种方案,改变了中国多少年来几亿人靠繁重劳动“搞饭吃”的状况。王选的“高分辨率汉字发生器”方案,使无数印刷工人告别了自毕、王桢以来在字盘上检字的劳动方式。这类实例在中国是越来越多了。这类实例明白无误地向人们显示了创造性劳动成果与模仿性(或复制性)劳动成果的巨大差别。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鼓励创新,不鼓励模仿与复制,反对仿、靠(如“傍名牌”)、冒、盗。这种制度利弊几…  相似文献   
39.
2000年8月底,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专利法》修正案,这已经是该法第二次修订了。由于《专利法》在Trips协议框架文件已基本形成的1992年,曾参考国际惯例作过一次修订,所以它本来已是我国知识产权三个基本法中,与世贸组织的要求差距最小的一个。在2000年8月的再次修订中,条文顺序并未大变,即没有大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40.
在首次将商标权作为“可投资财产”对待的1979年《中外合资企业法》颁布时,中国市场之外的人真正看到了这片土地上“改革开放”的曙光。当时,关心中国发展的一些外商及外国法学家,兴奋的心情甚至超过了国内许多人。国内普遍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实际是1991年及1995年两次闹得举世瞩目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之后。而且,至今仍有中国学者不认为商标权为私权,或虽勉强承认其为私权,但认为地位尚不及债权、远非“专有权”,至多是“专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