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2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08篇 |
工业经济 | 175篇 |
计划管理 | 556篇 |
经济学 | 280篇 |
综合类 | 110篇 |
运输经济 | 36篇 |
旅游经济 | 9篇 |
贸易经济 | 603篇 |
农业经济 | 167篇 |
经济概况 | 328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3篇 |
邮电经济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106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103篇 |
2011年 | 166篇 |
2010年 | 118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131篇 |
2005年 | 181篇 |
2004年 | 185篇 |
2003年 | 212篇 |
2002年 | 110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72.
研究目标:考察省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方法:区分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下降;省际调出因素和出口因素的贡献比重在上升。第二,1987年,省际调出仅在3个省份是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2007年,省际调出则在11个省份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第三,从省份视角看,尽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上升,但在2007年,省际调出贡献比重仍然是出口贡献比重的3.5倍;从部门视角看,省际调出的贡献比重也依然大于出口的贡献比重。第四,在将因素贡献比重变化的来源区分为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之后,不管是消费贡献比重的下降,还是省际调出和出口贡献比重的上升,部门影响均发挥着主导作用。研究创新:将省际贸易引入关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价值:对于目前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省际贸易可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3.
我国区域R&D产出水平差异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各地区在R&D产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对我国区域R&D产出水平差异进行定量化分析,本文引入了主要检索工具收录论文相对数量、授权专利相对数量、技术市场相对规模、新产品产值相对规模等指标,根据(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我国各地区R&D产出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R&D产出水平差异程度的不同。对我国各省区进行科学分类。 相似文献
74.
76.
中国目前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认识其参与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有助于加快建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本文构建了省际调出与出口比较偏好指数,利用中国七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投入产出表,考察了1987—2017年中国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主要发现有:在全国层面,各省份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以2007年为"拐点",国内经济循环导向总体减弱,国际经济循环导向总体增强;沿海地区的经济循环导向在2017年之前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而内陆地区的经济循环导向始终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反映了中国梯度式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各省份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导向程度绝对差异不断扩大,反映了各省份在分工体系中的职能存在明显差异;资本密集型部门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而劳动密集型部门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反映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比较优势存在部门差异;工业各部门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导向程度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反映了工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程度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77.
中国城市化状况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水平 近代的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由于中国工业化起步较晚,中国近代以来的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至1949年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10.6%,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大规模工业化的推进,中国大城市进程得到了加快。1957年,中国的 相似文献
78.
7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和未来增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简称TFP)又称综合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反映资本、劳动力等所有投入要素的综合产出效率。TFP是衡量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大企业的竞争 ,为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集聚化战略是最优选择。如何实施企业集聚化战略 ,国内外企业集聚的案例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教训。本文在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集聚过程中应处理好七方面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