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28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61篇
经济学   31篇
综合类   60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22篇
农业经济   29篇
经济概况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论文介绍了协同商务的概念以及协同商务在现代物流中的重要性,分析协同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并对协同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
基于“家电下乡”中企业开拓广西农村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家电下乡”政策,分析它对广西农村家电市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开拓未来广西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策略展开几方面的研究: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23.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现行国际体系———牙买加国际体系,接着从其自身的特点分析得出牙买加体系内生与外生两方面的不稳定因素,最后针对内生与外生不稳定因素分别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4.
产学研合作是加快渔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创新型海洋渔业人才的基本途径。本文从海洋渔业产学研合作的背景和内涵谈起,在对海洋渔业产学研合作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当前海洋渔业产学研合作的成绩与不足,总结了海洋渔业的一般产学研结合、政产学研融合和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等三种模式,并从构建“领导分工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培训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改进海洋渔业产学研合作的对策问题,为今后海洋渔业产学研合作研究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25.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乌克兰为代表的很多中东欧国家开始了私有化改革。乌克兰私有化改革是一场所有制关系的重大变革,其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改革提供有意的借鉴和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学术界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乌克兰私有化问题的研究,积累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一直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文章对乌克兰私有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回顾,系统地梳理了国内有关乌克兰私有化问题研究的成果,总结了乌克兰私有化的经验和教训,进而结合我国经济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6.
“泛希腊主义”是一个具有古希腊语词源的现代名词。本文将“泛希腊主义”界定为各城邦的希腊人对于民族的整体认同。这种民族认同最初体现在血缘、宗教活动等方面,因为共同反抗波斯的战争而得到强化并最终确立。在政治宣传过程中,通常采用“泛希腊主义”原本包含的内容来服务于希腊城邦的利益。这样的运用形成了强化内部认同而与外部竞争的态势...  相似文献   
27.
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逐步从有限开放向全面开放转变,仅仅凭借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只能使我国企业处于被支配、利润微薄的境地,因此,应当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优势,使我国企业能够在一些产业中具有国际支配地位和被依赖的战略态势,增强企业谈判能力。经济全球化的环境背景使虚拟网络、精细分工、规模经营等企业新竞争趋势出现,中国本土企业应当响应这种趋势,逐步完成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换。  相似文献   
28.
江苏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面临着速度增长与效益提高不同步、资源要素供求保障的矛盾突出、流通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内部经济国际化发展不协调、自有品牌培育进展不快、贸易摩擦压力趋大等新的问题和挑战。应对这些问题,要针对其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新的经济国际化指标评价体系,健全体制,通过加快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培育品牌等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健全和完善全面转型升级的促进体系,进一步提高应对国际经济摩擦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培养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29.
季节性饥荒条件下农业起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风贤 《中国农史》2005,24(4):3-12
学术界对农业发生原因的讨论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但对晚期智人阶段季节性饥荒在农业发生中的作用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古气候研究表明,在距今5-1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全球气候比较寒冷,距今3万年前的气温比现在低10℃左右,后来气温才逐渐回升。在寒冷气候的影响下,晚期智人在冬季更难获得食品,因此发生了季节性饥荒,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人为食的悲剧,季节性饥荒迫使古人类驯化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以补给冬季食物的短缺。当初驯化的植物和驯养的动物可能多种多样,经过不断的比较和选择,原始人类最终将种植畜养的重点确定在少数几种动植物上,逐渐使之脱离野生状态成为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如籽粒丰硕易于保存的植物和性情温顺的草食性动物,随之他们也脱离了采集渔猎生活,进入了农业社会。这一变化过程是在晚期智人阶段完成的,因此研究农业起源的时间起点不应局限于新石器时代,需要进一步上推,以旧石器时代晚期为宜。  相似文献   
30.
传统农业时代乡村粮食安全水平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风贤 《中国农史》2007,26(4):19-30
传统农业时代中国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长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饥荒风险,减缓了饥荒的发生。隋唐以前粮食生产能力处于持续上涨阶段,粮食生产能力完全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饥荒,而且还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宋元明时期粮食生产能力依然高于秦汉时期的水平。入清以后由于人口增殖过快,人口压力剧增,粮食供应空前紧张。清代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倒退到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水平上,饥荒的频繁发生已经呈现出不可避免的恶化趋势。因此提高粮食产量水平成为20世纪中国最为关键的问题,在耕地资源基本开发殆尽的情况下,唯有采取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最为可行。战争和自然灾害是导致粮食波动的根本性因素,局部地区因此而出现粮食短缺,饥荒的发生成为可能。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最易遭受饥荒危害的社会群体。中国传统社会农民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贫困化的状态,直至20世纪中叶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