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9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41篇
财政金融   1059篇
工业经济   508篇
计划管理   1711篇
经济学   1630篇
综合类   840篇
运输经济   75篇
旅游经济   78篇
贸易经济   892篇
农业经济   563篇
经济概况   1210篇
邮电经济   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660篇
  2011年   964篇
  2010年   800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568篇
  2007年   578篇
  2006年   605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技术间断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利益隐蔽性、思维锁定性和市场破坏性。前瞻性、学习性和灵活性是战略变革的三大特性,也是战略变革成功跨越技术间断的前提条件。战略变革可以应对技术间断;技术间断为战略变革提供了良好契机;战略变革会引发新的技术间断。  相似文献   
102.
崔沪 《经济经纬》2006,(2):38-41
跨国并购包括外国企业对我国企业的并购以及我国企业对外国企业的并购,本文仅分析外国企业对我国企业进行并购而可能对我国的经济产生的影响。首先,作者从我国的市场结构、就业、资本形成三个方面分析了跨国并购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其次,作者从我国的本土品牌、并购中的技术外溢以及我国的公司治理几个方面探讨了跨国并购对我国微观经济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陕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观点出发,分析了陕西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前景,并提出了陕西生态旅游线的构想,旨在促进陕西生态旅游的尽快兴起。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从企业人、资产、产品、价值、环境等与企业行为相关的五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企业双重属性的内涵,指出企业必须认识到自己所天然具有的社会及经济属性,并以此作为指导企业发展设计和规范企业行为的意识准备。  相似文献   
105.
以新的发展观看西部生态经济开发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的发展观来看,西部经济发展必须从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以跨越式的发展方式、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人与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的目标模式。这就需要在西部形成一套生态经济开发的创新机制,这个创新机制包括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06.
论节约型社会的营销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漪  毛振福  杨瑚 《现代财经》2007,27(1):68-71
营销活动对环境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在变化的环境下,营销活动必须有所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政府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幕,标志着我国进入建设节约型社会时期。节约型社会建设中营销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营销应从观念、产品、渠道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形成企业新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7.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a monopoly matchmaker that uses a schedule of entrance fees to sort different types of agents on the two sides of a matching market into exclusive meeting places, where agents randomly form pairwise matches. We make the standard assumption that the match value function exhibits complementarities, so that matching types at equal percentiles maximizes total match value and is efficient. We provide necessary conditions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revenue-maximizing sorting to be efficient. These conditions require the match value function, modified to incorporate the incentive cost of eliciting private type information, to exhibit complementarities in types.JEL Clalssification Numbers C7, D4We thank Jonathan Levin, Tracy Lewis, and the seminar audience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Duke University, and 2003 Econometric Society North American Summer Meeting fo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We are also grateful for helpful suggestions from the referees and the Editor  相似文献   
108.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否正在背离比较优势的原则?今后中国是否要加快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该文试图通过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组成部分的测算,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TFP增长性质和近几年来的变化趋势,以便为相关政策讨论提供一些实证依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1995年期间经历了一个TFP高增长期(为4.6%);而在1996-2001年期间出现低增长期(为0.6%),其变化的具体特征为:技术进步速度减慢、技术效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9.
技术引进、研发外溢和二次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专利竞赛模型 ( patent race) ,探讨技术引进及其二次创新活动中技术引进费用与自身应用性研发投入的关系以及二次创新速度和市场均衡时参与该竞赛的厂商数目的决定。同时也分析了研发外溢效应对模型的冲击。文章的主要结论是 :技术引进与自身应用性研发投入是互补抑或替代关系需视两者相对大小而定。双方的关系呈现阶段性变化。此外 ,随外溢效应的增强 ,整个参与竞赛的厂商数目和厂商应用性研发投入水平均趋于下降 ,但是整个社会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速度却趋于加快  相似文献   
110.
By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pproach, we treat the health production system in a certain province as a Decision Making Unit (DMU), identify its inputs and outputs, evaluate its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1982, 1990 and 2000 respectively, and further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iciency scores and social-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his paper has found several interesting findings. Firstly, provinces on frontier in different year are different, but provinces far from the frontier keep unchanged. The average efficiency of health production has made a significant progress from 1982 to 2000. Secondly, all province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 in terms of health production outcome and efficiency, and each category has specific approach of improving health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ird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alth production efficiencies have been found among the eastern,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s in China, and among the eastern and middle regions. At last, there is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health production efficiency but negative relationship (not ver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proportions of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 in total expense and efficiency. Maybe it is the result of inappropriate tendency of public expendi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ilities to pay for health care services and efficiency in urban areas is opposite to that in rural areas. One possible reason is the totally different income and public services treatments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health policies and service provisions which a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ifferent population group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ingji Yanjiu 经济研究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6, (7): 92–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