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处于典型的囚徒困境状态,为更有效地开展全球气候治理,作者依据能否保障全球减排目标实现、公平性、排放的静态配置效率和促进减排技术进步的动态效率等四条标准,比较了国际社会提出的三种气候治理政策工具,即行业技术标准、全球排放税和可交易排放许可。分析表明,行业技术标准类政策工具在四个评价标准方面均不如另外两类工具;而全球排放税的政策工具在排放的静态配置效率方面较行业技术标准类有优势,在其他评价方面的优势也不突出。在可交易排放许可政策工具之下,如果把历史排放纳入全球排放许可范畴并在国别间公平划分,且将所有国家都纳入到该治理工具的适用范围内,则该工具既能有效克服国别间的碳泄漏问题,体现国别间公平性原则,又能促进排放的静态配置效率达到最优,有效促进减排技术的进步,其综合优势最为突出。在可交易排放许可框架下,实行碳关税或其他边境调节措施有违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总被引:242,自引:5,他引:242
本文认为 ,当前中国大陆各省区市之间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 ,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下形成的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构 ,与许多省区市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相违背 ,从而导致大量的赶超企业缺乏自生能力。基于各省区市的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与我们的假说相容。 相似文献
3.
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绩效比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运用累积分布曲线分析经济普查数据发现,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相比,前者装备一个劳动力所需的资产量更多;前者的财务和经济效益比后者差;进入前者的投资门槛不比后者低。这些经验证据与大量理论和政策分析中的流行认识存在巨大反差。本文的经验发现提醒我们:在目前国情之下,大量资金投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机会成本,大于投入制造业企业的机会成本。所以,服务业发展应该分门别类、实事求是地推进。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要途径的看法,也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非农投资总量、结构和要素替代对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影响非农产业就业量的增长因素分解为:投资总量效应、结构变化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投资总量的增长是拉动非农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投资的行业结构变化效应以及要素替代效应导致了非农就业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6.
7.
对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有组织的服务业”和“有组织的制造业”相比,前者装备一个劳动力所需投资比后者高;前者总资产和权益资本的财务利润率,以及经济利润率,均比后者差;而进入前者的投资门槛也并不比后者低。考虑到我国国情,那些主要集中在“有组织的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应该分门别类,实事求是地推进。 相似文献
8.
刘培林 《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09,(7)
国内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为了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制定科学的政策,本文拟澄清一些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9.
金融资产、资本和要素禀赋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经济学的一个传统故事出发,阐明了金融资产对于宏观和微观层次的资本支配量的含义,由此作出两个现实层面的判断;中国目前的要素禀赋结构还处在资本相对稀缺、劳动相对丰富的阶段,各行各业的技术结构选择应该以劳动密集技术为主;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吸收的大量存款贷不出去,是目前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以及通货紧缩了余波所致。 相似文献
10.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一项重要的政策目标。最近10年来,中国地区差距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之一是地区差距显著缩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