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17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共有30个资源型城市.以县级行政区域单元为样本,采用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利用极差、比率、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6年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在波动中略有增大,其中1993年与2000年差异较大.选取1993、2000、2006年为样本年份,从经济类型、资源类犁角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石油型城市的经济水平较高,森工型城市较低;从地域空间考察,黑龙江省与辽宁省的资源型城市经济水平较高,吉林省较低.东北地区西部的资源型城市经济水平较高、中部次之、东部较低.  相似文献   
12.
都市圈政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圈在处于体制转型的中国迅速发展 ,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文章从政策对都市圈形成、发展的作用出发 ,将都市圈政策进行划分 ,随后论述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各类都市圈政策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三大城市群的极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辽中南、吉林中部与哈大齐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在东北地区的地位;利用基尼系数模型测度城市群经济发展差异,并利用极化指数模型测度三大城市群的极化,极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90年代前期、1990年代后期与2000年以来,对三个时期的极化格局进行了分析;然后将东北地区的三大城市群与国内著名的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对比,结果表明东北三大城市群在东北地区发展突出,与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相比并不突出。东北三大城市群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与经济水平不如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最后探讨了东北三大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效率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效率概念与内涵的理解,从投入产出水平、区际关系、载荷容量、人地关系等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从效率水平和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在耦合协调性组织内容,并结合均方差赋权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该评价体系既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公平与效率、制度安排效应,也能用于检验区域系统内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性,实用性强;②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效率呈现出的特征:水平特征——粗放、低效增长,复合生态系统处在低水平的耦合协调阶段,空间特征——分异明显,其中经济效率的空间分异最为明显,而区域四分法大体呈由东往西依次递减的地理格局;③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效率的空间分异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相对注重社会公平而忽视效率、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其投入效率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多元流视角下东北城市网络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交通、信息、企业的多元要素视角,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三方面测度"流空间"背景下的东北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并对网络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①交通及信息流要素在东北城市间相互作用更加明显、网络联系相对紧密;多元流的城市网络结构均显示出省内联系强于跨省域联系,城市跨省域联动发展格局远未形成。②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大城市在多元网络均处于主导性地位,区内辽中南及哈长两大城市群在网络中的发育水平较高。③多元流视角有交通信息型、交通商贸型、信息商贸型、交通信息商贸型四种核心—边缘结构类型,核心城市多分布在城市群内,对网络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边缘城市处于从属地位,尚未进入良好的协同发展阶段。④文章认为资源禀赋、时空压缩、区域经济、政策引导等因素共同影响区域网络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具有典型的"压力-敏感-弹性"(PSE)特征,据此构建了基于生态压力、生态敏感及生态弹性指数的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判定指标和评价模型,进而比较选取熵值法为评价方法,使之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并以阜新市为例,进行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①阜新市生态脆弱性随矿产资源开采阶段的演进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②生态敏感度对阜新市生态脆弱性具有决定性意义;③阜新市生态脆弱性演变规律表明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在"锁定效应"和累积因果循环作用下具有典型的时间累积性,侧面说明阜新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是关键、生态补偿是措施、资金是保障,从而需要加大中央和上级政府在财政、金融、产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辽中南、吉林中部与哈大齐三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GDP比较城市群的经济规模,其次基于人均GDP、平均每个城市的GDP对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着比较三大城市群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地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辽中南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比哈大齐城市群好,而哈大齐又强于吉林中部城市群。  相似文献   
18.
都市圈在处于体制转型的中国迅速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从政策对都市圈形成、发展的作用出发,将都市圈政策进行划分;论述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类都市圈政策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经济轴带的成长机理为基础,通过对1994年以来包括沈阳市区、盘锦市区、凌海市域、锦州市区、葫芦岛市区和兴城市域区在内的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地方财政收入以及人口等关键经济指标的变化与全省指标的比较分析,总结出该轴带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了经济增长的条件及限制因素,进而探讨了促进该经济轴带发展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城市投资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对吉林省8个城市的投资效益进行分析,认为,吉林省城市投资效益有待提高,应当加强对城市投资的监管,以促进城市科学发展,防止城市投资引发城市空间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