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构建一个连续时间的劳动力非农劳动退出模型,从生命历程的角度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回流特征的五个假设。基于事件史和回归分析结果,验证了农业转移人口回流的主要特征:随年龄变化农业转移人口回流概率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16-25岁群体回流风险较低,而26-35岁、46-60岁群体回流风险较高;将回流划分为暂时性回流和长期回流两种模式后发现,46-60岁主要以长期回流为主,暂时性回流主要集中在26-35岁和36-45岁阶段;已婚群体更容易暂时回流,家庭孩子数量越多、家庭有老人需要照料的劳动力暂时性回流和长期回流的比例均较高。  相似文献   
32.
企业战略理论发展及其重心演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随着战略思想意识的引入市场竞争态势的变化,企业战略及战略管理的重心也在不断转移,逐步从注重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发展到注重企业的内部条件。并最终转向内外相结合的资源依赖学派与超越单一企业的联盟及群理论。  相似文献   
33.
本文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转移理论,选择全要素生产率为企业集聚力和分散力合力的替代变量,比较分析全要素生产率与要素的空间配置速度,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优势是产业转移的动力和空间区位选择决策的依据。利用2001~200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统计数据,采用半参数估计方法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纺织业与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发现:从2001年开始纺织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内在动力逐年加强,但2001~2007年却出现了从中西部向东部的增量调整为主的逆向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2001~2007年生产要素空间配置效率的决策损失是导致2007~2009年纺织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空间配置效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4.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协整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西部经济增长与中部、东部经济增长均有协整关系,但中部与东部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增长,东部反过来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但对中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中部不是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由此显示出我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对中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及“中部塌陷”的机理作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5.
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在我国近30年的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同时以二者为经济支撑的区域中,市场和生产企业集群之间的相互拉动和彼此支撑呈现阶段演进的特征。本文在对互动演变过程做出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抽象出影响互动的相关因子体系:制度供给、网络组织、商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规模、历史基础等,通过不同因子在四个情形中的组合演绎推断可能造成的影响,认为要实现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较好发展,可以考虑糅合现有的理论成果并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在政策制定上为地方政府提供一些思路。作为理论分析的佐证,文章对义乌的经济发展案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6.
专业市场的演进和发展涉及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等诸多方面。深刻认识专业市场的本质、机制和趋势不仅意义重大,而且需要研究人员的多视角切入和全景把握。《专业市场:地方型市场的演进》以其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精辟透彻的分析为我们展示出改革开放30年专业市场演变发展的波澜画卷,堪称一部研究专业市场的集大成之作,不仅为其他学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研究框架,而且为相关地方政府更好地利用专业市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7.
长三角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演进凸显出城市的主导作用。本文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和区域内地区间差异缩小两个方面实证考察了城市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演进的影响,结果证实了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过程中城市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8.
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   总被引:259,自引:6,他引:259  
本文应用终极产权论 (theprincipleofultimateownership)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重新进行分类 ,结果发现 ,中国 84%的上市公司最终仍由政府控制 ,而非政府控制的比例仅为 1 6% ,因此目前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仍然是国家主导型的。然而 ,官方统计报告中对股本类型所做的国有股与法人股之分类 ,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中国上市公司终极产权者的模糊界定 ,进而使许多先前从事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误入歧途。本文按照新的控股主体分类标准对不同的控股类型———如国家直接控股模式与国家间接控股模式等 ,进行了绩效筛选比较 ,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确实密切相关。具体来说 ,在国家最终掌控的上市公司中 ,相对来讲代理效率损失最低的企业具有以下特点 :(1 )国家间接控股 ;(2 )同行同专业的公司控股 ;(3 )整体上市。此结论为今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股权结构的改革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与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对“良田种树风”现象的一个案例分析发现,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农民市场意识的增强使得“弃粮种树”的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已经不再是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土地抛荒的被动选择,而是农户在综合比较收入效益的基础上做出的积极反应。土地细碎化又使得相邻农户种植决策受到影响,最终造成了“良田种树风”的愈演愈烈,进而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带来威胁。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来探讨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冲突,从而帮助我们分析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一种内在机制,进而为保证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对"良田种树风"现象的一个案例分析发现,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农民市场意识的增强使得"弃粮种树"的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已经不再是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土地抛荒的被动选择,而是农户在综合比较收入效益的基础上做出的积极反应.土地细碎化又使得相邻农户种植决策受到影响,最终造成了"良田种树风"的愈演愈烈,进而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带来威胁.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来探讨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冲突,从而帮助我们分析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一种内在机制,进而为保证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