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经济概况   2篇
邮电经济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安国  李强 《经济经纬》2007,22(6):60-63
研究过程中,作者在剖析传统区域增长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框架下对内生区域增长差异展开的最新研究,描述由微观层次的报酬递增、产业间的前后向联系与贸易成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内生的区域经济格局依倒"U"形演化的深层动力机制,指出新经济地理学在解释资本和劳动的同向流动以及"二元结构"成因方面的理论创新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公共支出引入一个两部门城市化和内生增长模型,由模型导出的人力资本跨时转移条件方便我们分析经济的过渡动力学行为。数值解结果表明,在物质资本报酬递减的情形下,公共支出的部门间配置由经济过渡动力内在地确定和稳定;如果物质资本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报酬递增,公共支出的部门间配置将表现出内在不稳定。动力学分析表明,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换言之,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或最优公共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投融资战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投融资供需现状的简要分析 ,结合区域发展投融资举措的国际经验 ,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投融资基本战略作了初步探讨 ,并进一步指出了西部投融资战略分阶段、有重点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模型评价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谢林的著作《冲突之战略》(The Strategy of Conflict)(1960)突出地表明了他将博弈论作为社会科学的统一分析框架所具有的远见卓识。他不把自己的注意力只集中于诸如国际象棋之类的零和博弈——其间各博弈方有着根本不同的利益,恰恰相反,他更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几乎所有的多人决策问题都属于共同利益与利益冲突的混合,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非合作博弈论有效地分析。纳什 (1950a,1951)为此搭建了舞台,他证明在所有包含有限次纯战略的博弈之中存在(纳什)均衡。谢林则着手进行了具有补充性的工作——推断各类有意义的博弈之均衡,并评估这些博弈及其均衡对于实际经济和社会交往是否具有启发性。他是在世界上第一次出现核军备竞赛的背景下从事这一研究的,这对于我们理解核军备竞赛的含义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最近十多年来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理论进展进行综述。结合对新经济地理学标准版本与扩展版本进行的比较研究,探讨以新经济地理学扩展版本为核心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并就以新经济地理学为支撑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一、直递市场与邮政形势分析进入90年代,居民邮运方式的选择出现了很大变化,由于火车运价的提高和公路运营能力的增强,过去“大包”走铁路,“小包”走邮局的现象已有改变,汽运已成为当前甚至未来邮件运输的主要工具。公路和航空运输,特别是零担货运,迎合趋势,抢...  相似文献   
18.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5年10月10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联合授予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以表彰他们“通过博弈论分析而增进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有关两位获奖者的评介文章可参考本刊“潜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评介系列”专栏文章,分别为:李军林、郑志《罗伯特·奥曼对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贡献》(2001年第5期)和朱小梅、田贤亮《托马斯·谢林非数理博弈理论评介》(2001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自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首度颁发以来,截至2004年,已先后颁发36届,共有55位国际著名经济学家获此殊荣。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获奖者绝大部分来自欧美国家。例外的情况是: 1975年度获奖者利奥尼德·康托洛维奇来自前苏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地理学与复杂科学的区位选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燮  杨开忠  刘安国 《经济地理》2005,25(4):442-444,448
1990年代初,新经济地理学和复杂科学都对经济主体区位选择以全新的诠释。基本的不同点在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主体行为的完全理性,而复杂科学假设经济主体的行为为有限理性。新经济地理学仍沿用主流经济学一般均衡的框架,而复杂科学的模型是动态和演化的过程。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具有报酬递增、路径依赖和事后决策和调整的特征。根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学科交叉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