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0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6篇
经济学   51篇
综合类   24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演化的产物。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相比传统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具有磅礴的生命力。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其不同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并以此约束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物为本,资本至上,遮盖了人本逻辑。  相似文献   
233.
<正>从财政体制这个角度看,地方政府融资扩张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地方自身的原因,它也是现有体制环境的一个反映。如果不从体制这个角度着眼,仅仅是通过督察、问责来控制地方债务风险,效果是有限的。从财政风险和公共风险的权衡看地方债务的扩张首先,怎么从理论上来阐释这个问题呢?应该从风险的角度看地方债务为什么扩张。  相似文献   
23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而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推进共同富裕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收入分配。但是,研究收入分配不能忽视存量财富分配,存量财富在客观上决定了流量收入的分配情况。因此,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仅着眼于在流量分配上做文章已略显不足。相关方面可将存量和流量两个维度结合起来思考,从完善市场的初次分配、再分配机制,发挥公共消费的积极作用,增强税收再分配能力等方面入手,构建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共同富裕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35.
财政学在世界各国有共性的一面,也有特色的一面,这与不同国家的底层逻辑相关。要形成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从财政学的底层逻辑入手:树立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基本性质的世界观,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观,构建促进公共风险最小化的风险国家观。只有从世界观、发展观和国家观三个基本问题来创新财政学的底层逻辑,才能回答好“财政究竟是什么”“财政应该干什么”“财政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以及央地关系”等问题,为构建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36.
2022年经济遭受超预期冲击,为对冲经济社会风险,财政支出强度前所未有。财政运行特点体现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低后高,非税收入、资源型地区收入高企;支出刚性进一步强化,央地支出占比差距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负增长,专项债加力保支出强度;地方政府债券付息压力大,基层财政部门用足再融资还本政策空间。为对冲经济社会领域的公共风险,财政的公共支出责任不断增加,出现公共风险“财政化”、财政风险“地方化”、短期风险“长期化”等倾向。从风险演变的视角来看,短期内形势企稳,长期内社会领域公共风险不断扩散,财政支出责任将不断扩大。为此,建议优化调控方式,强化中央在对冲宏观经济社会风险中的主导地位;加快经济复苏,用经济发展缓释财政风险;推进财政改革,用治理效能提升财政对冲风险能力;加速社会改革,防范并应对社会风险向财政责任的无序转化。  相似文献   
237.
在风险社会中,企业成本不只是生产要素的函数,而是越来越成为了风险的函数,且函数的复杂性、多变性陡增。微观企业成本负担变化又是观察宏观政策效果及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窗口。2022年9—12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调研组基于全国13764份有效企业问卷及大量访谈调研发现,我国2022年“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成效持续显现,有效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但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公共风险相互叠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降成本政策的效果。鉴于减税降费等政策的加力空间及边际效用递减,下阶段,应注重从“风险-成本”分析框架深化对企业成本的认识,通过完善制度安排、强化预期管理和提高治理效能等策略来对冲公共风险,进而降低企业的风险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