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6篇
经济学   51篇
综合类   24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房产税在我国并不是新的税种。早在1951年我国就开征了城市房地产税,1986年开征房产税,2009年将这两个税种合并为房产税,征说对象为经营性房产。把现行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扩大到个人房产,就是当前讨论的房产说改革。不少国家都开征了房地产税或物业税,但都只是一个小税种。那么,在我国为何这个小税种  相似文献   
92.
在过去30年的改革中,财政改革一度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今天的深化改革中,财政改革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从经济民主到财政民主,再到政治民主,也可能是中国民主发展的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93.
一、当前发展方式的基本特征要从发展方式的视角来观察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必要简单地勾画一下当前我国发展方式的基本特征。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粗放的,广种薄收,靠高投入、高消耗来维持总  相似文献   
94.
中央对转变发展方式的提法用“刻不容缓”来表达,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为什么?这恐怕不仅仅是当前发展政策存在问题,而是切实感受到了目前的发展方式所隐含的巨大公共风险,后者已经弥漫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基础性、战略性的问题,从风险视角来看,我们已进入风险社会,很多人却感受不到风险。如同一个人坐在树上拿锯子锯自己坐的树枝.却浑然不知当他锯断那个树枝的时候会摔下去。  相似文献   
95.
分配与公平     
分配格局的变化隐含在经济循环过程中,其公平性隐含在社会结构变化中,只有改变了经济循环和社会结构,才能改变分配格局。本文从居民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这两个视角来观察分配问题,并认为衡量贫富差距要全面考虑收入、财产和消费三个基准。因此,政府干预社会的贫富差距,应从对结果的干预转到对起点的干预上,才可能避免社会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96.
当前社会各界对财政改革的期待很高,希望有所突破。其实,与其说是对财政本身的关注,倒不如说,这是社会各界希望财政改革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杠杆效应,以此来全面推动我国各方面的改革。在经济领域全球都在去杠杆,而唯独在改革方面倒是希望有更大的改革杠杆效应。财政不只是收钱、花钱那么简单,纵览各国历史,它从来都是国家治理的重心。财政是人类共同体与个体之间实现有效连接的物质力量,国家的存在、稳定和统一,与社会个体  相似文献   
97.
资源税改革应定位在控制公共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衍生出了越来越多的公共风险和危机,有甚至已经演变为危机。一些资源性城市,因资源的发现而兴,也因资源的枯竭而衰。由于当年没有从资源开发的收益中建立资源补偿储备基金,资源枯竭性城市面临着转型的巨大风险。在资源开采、运输、使用过程中,导致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98.
99.
解决县乡财政困难要因地而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尚希  邢丽 《中国改革》2005,(12):59-60
县乡财政困难与财政体制“ 三要素”( 事权、财权、财力) 的组合失调有内在的关联性。为解决县乡财政困难: 省以下不宜提倡都搞分税制; 对落后地区而言,最重要的是“财力与事权的匹配”, 而不是通常认为的“ 财权与事权的匹配”; 对发达地区, 可以选择省以下分税制体制, 在此条件下 ,“ 财权与事权的匹配”才有实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民生问题的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城乡发展的失衡、区域经济的失衡、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以及分配的失衡等等,都是民生问题的一个侧面。因此,聚焦民生,就找到了问题的要害。关注和重视民生,是理念的更新,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