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37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42篇
财政金融   2318篇
工业经济   1307篇
计划管理   4950篇
经济学   2706篇
综合类   1202篇
运输经济   337篇
旅游经济   46篇
贸易经济   3023篇
农业经济   1373篇
经济概况   3032篇
信息产业经济   97篇
邮电经济   102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1810篇
  2013年   1133篇
  2012年   1181篇
  2011年   1390篇
  2010年   1322篇
  2009年   1267篇
  2008年   1196篇
  2007年   1088篇
  2006年   973篇
  2005年   865篇
  2004年   646篇
  2003年   766篇
  2002年   688篇
  2001年   626篇
  2000年   607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93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61.
利用手工收集的政府审计公告数据,以2013—2017年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PSM+DID方法检验政府审计对国有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内部控制质量和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对样本进行分组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显著增加了国有上市公司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在内部控制质量高和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样本企业中,政府审计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62.
森林康养空间是开展康养活动、建立森林康养基地 的基本单元。通过4组轮回专家问卷与因子分析法,收集229 份问卷,筛选并构建森林康养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 1)以康养功能为核心、森林康养空间为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包含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2)森林环 境资源与森林空间特征是评价森林康养空间的决定性条件; 3)森林康养空间特征主要体现在环境舒适性、设施便捷性与 空间规模性3方面;4)改善空气负离子浓度、空间可达性、设 施保健功能适宜性、道路联通性、设施服务半径覆盖度和森林 气候舒适度等指标可以显著提升森林康养空间康养效果。本研 究成果能为森林康养空间规划设计及康养效果优化提供一定的 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63.
基于康养功能的森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快,基于康养功能的森林资源评价与康养基地建设规划需求日益迫切。文章简要论述了森林康养的含义和功能,分析了森林的康养要素和影响康养功能的因素,以此为基础,通过文献查阅、专家问卷咨询,基于科学性、实用性、可比性、动态性原则,确定了基于康养功能的森林资源评价指标的基本框架,共包括4项准则层和16项具体指标;结合专家对单项指标的重要性判断,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权重值,并明确单项指标的具体解释和初步评价方法,包括相应指标的康养作用和部分指标的评价参考标准,以供森林资源的康养功能评价和康养基地建设规划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64.
腐皮病、疖疮病、穿孔病是甲鱼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也是温室甲鱼养殖中危害较大的病害。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认为腐皮病、疖疮病、穿孔病,防治方法基本相同,这三种病害,多源于甲鱼体表受伤,而后造成细菌性继发感染,并不断恶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96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成本逐渐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首先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对产品成本实施控制是对一个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评价、监督、分析的重要手段。本文以A钢铁制造企业为例,运用产品成本及成本控制的理论知识,对该企业产品控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966.
小叶章是东北地区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的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沼泽植被中的优势种、亚优势种或重要的伴生种。从不同层面开展小叶章研究对揭示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促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1950-2018年CNKI总库中的53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小叶章研究动态、作者群以及主要研究机构的知识结构图谱。研究结果表明:(1)小叶章的研究始于1965年,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地区,围绕物种多样性、氮沉降、凋落物、土壤微生物、干扰强度等方面展开。(2)小叶章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四个研究学者群,刘景双、宋长春、吕宪国、倪红伟、孙志高等是主要作者。(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是主要的研究机构,并对小叶章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4)《黑龙江畜牧兽医》是小叶章相关研究刊载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生态学报》和《环境科学》是刊载小叶章研究论文重要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探析开都河流域在未利用地开发过程中生态风险指数的变化特征,为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生态保护修复协调发展提供建议。[方法]文章采用PSR模型构建基于14个指标框架的流域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测度综合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时空视角的特征变化与格局划分评价;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前瞻性模糊预测该区域未来4年的生态风险变化态势。[结果]2009—2016年开都河流域未利用地开发生态风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风险程度由较低下降至低生态风险水平,随后上升至一般程度。这是因为土地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但在政府相应生态保护政策的出台落实下又逐步缓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好转明显,抵御风险能力得以提升。预测结果显示2017—2020年开都河流域生态风险将由一般生态风险程度上升至较高程度,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来消减生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结论]开都河流域作为沙漠中典型的绿洲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通过未利用地的差别化开发、鼓励零星分散的开发模式以及细分不同地类开发的生态补偿设置等方式路径,以期缓解降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未利用地开发带来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6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呈现扩大态势,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农村家庭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利用2012~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农村收入差距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降低了农户创业的概率,基尼系数每提高0.1单位,农户创业的概率下降1.45%,这一数值约为农村地区创业比例的21%,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通过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滞后效应和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仍然稳健。研究还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降低了农户创业的参与人数、经营规模、经营绩效和新创企业的概率,并显著提高了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增加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和家庭成员外出打工的概率。机制分析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提升了农户面临流动性约束的概率并降低了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抑制了农户创业。此外,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低教育水平、中低收入阶层和中西部地区家庭产生了更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全面认识农村创业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视角,对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69.
970.
基于对城市干旱风险管理系统的分析,借鉴B-Z反应模型,建立了城市干旱风险管理系统三维Logistic协同演化模型,分“危机-应对”和“风险常态化”两种管理模式设计仿真情景,揭示在防备、响应与恢复3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和政府跨组织协同度支撑下城市干旱风险管理系统的动态演进机制,并对鄂尔多斯市进行了案例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危机-应对”管理模式下,由于忽视城市干旱风险防备能力的建设,城市干旱风险防备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即使是增强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水平,也很难提高城市干旱风险响应能力水平。无论是组织弱协同还是组织强协同条件下,干旱恢复能力都会有所增长,协同水平越强,干旱恢复水平越高。但是在干旱防备能力和响应能力均较低的情况下,干旱灾害造成的城市损失均较大,干旱恢复水平越高,意味着付出的干旱恢复成本越高,这正是“危机-应对”管理模式被动性、滞后性所造成的后果。在“风险常态化”管理模式下,在城市干旱风险防备能力水平都很强的情况下,组织强协同比组织弱协同会更加有力地推进城市干旱防备能力、响应能力和恢复能力的同时快速增长;组织强协同比组织弱协同会更加促进3个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3个子系统之间的平衡发展,对于城市应对干旱更加有效率。在城市有限资源约束下,3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制约作用,组织强协同比组织弱协同在更加平衡子系统之间的发展的同时,会限制具有发展最优势的防备能力达到弱协同下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