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3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0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德国煤矿区景观生态重建/土地复垦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矿业对矿区环境的破坏是不可否认的,但并不意味送这是对生态永久的破坏。德国的成功经验证明,通过合理的整治和复垦规划,这种损害是可以恢复的。文章对德国矿区景观生态重建/土地复垦的历史变迁、实施手段、理论研究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中国进行矿区景观生态重建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进一步健全法制、明确职责、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加强公众参与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中国矿区生态重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2.
杨志荣  吴次芳  刘勇 《经济地理》2008,28(2):286-291
将农地非农化过程带给地方政府的效用划分为制度收益和发展收益,通过比较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东、中、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以判别驱动地方政府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东、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表现为制度驱动型,制度收益对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大于发展收益,而中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则表现为发展驱动型,发展收益对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大于制度收益。中央政府要达到控管农地非农化进程的目标,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以经济管理手段来约束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违规谋取制度收益的行为,引导中部地区地方政府节约与集约利用非农用地。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将循环经济视角下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评价分类视为多属性群决策问题,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基本计算方法,借鉴现有的群决策理论与方法,从决策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循环经济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评价、排序、集团划分与隶属稳定度分析问题,并以安徽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经济视角下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大体可分为5类,总体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局面;各个城市的集团序隶属稳定度不尽相同,各城市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实现集团上跃。  相似文献   
104.
制度缺陷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入WTO后 ,我国粮食进口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耕地需求紧张的矛盾 ,但是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不会因此改变。所以 ,能否有效保护耕地仍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 ,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是 ,尽管我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但耕地流失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即使是在冻结审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 1 997年、1 998年也不例外。为什么保护耕地的难度这么大 ?保护耕地的政策为什么时常失效 ?加入WTO后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保护耕地 ?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事实上 …  相似文献   
105.
BOT:土地整理融资新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BOT是Buid-Operate-Transfer(建设-运营-移交)的英文缩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投资合作方式。BOT项目融资是指私营机构参与国家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并与政府机构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分配该项目的资源、风险和利益的融资方式。 目前,我国各地土地整理多为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直接投资建设,投融资渠道单一,制约了土地整理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如何拓展投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土地整理,以提高土地整理效益,将土地整理工作推进到更深层次和更高境界,是十分迫切的科研任务。 本文提出将BOT模式应用于土地整理项目融资的思路,值得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106.
美国湿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强湿地保护已成为国际湿地学界的共识,国际湿地学术界、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湿地保护与管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湿地保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居国际领先地位,本文考察了美国有关湿地的各种定义以及美国湿地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对可供借鉴之处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07.
研究目的:对旨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用地政策进行评析,为相关土地政策的创新改革和绩效提升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案例调研法。研究结果:总体来看,现阶段沪浙闽地区的用地政策从供应和后续优化环节上已有相应的政策设计,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也体现了一定的绩效。从政策的内容本身和执行情况看,仍然有一些本质上的缺陷,因此需要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完善。研究结论:现阶段旨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用地政策的创新思路可以从4个方面考虑,即细化供应环节的差别化管理,重视过程管理,强化市场手段和注重在日常管理中培育土地政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8.
研究目的比较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研究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结果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获得的制度收益为0.5891亿元/km2、发展收益为0.1532亿元/km2,制度收益是发展收益的3.8453倍.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表现为制度驱动型,制度收益是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现行农地保护政策由于经济管理手段的缺失,不能对地方政府谋取制度收益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受制度收益的驱动而人为地加快了农地非农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9.
研究目的确定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体系的内容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AHP方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通过确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技术路线、构建评价指标和确定其权重,在考虑评价指标的不完全补偿性的基础上,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计算基础,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2)实证研究中,对芜湖市进行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的指标真实贡献率分析和指标障碍因素诊断分析,取得预期的评价效果.研究结论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计算基础的评价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0.
研究目的:构建城市用地效益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04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用地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方法:加权平均法,秩相关系数,聚类及GIS分析法.研究结果:(1)秩相关分析表明,2000-2004年,浙江省城市用地综合效益呈上升、协调度呈下降趋势,而11个地级市则呈不同变化趋势;(2)城市用地综合效益、单项效益及协调度之间的关系呈多样化;(3)城市化水平与综合效益、单项效益及协调度之间关系不显著;(4)应用聚类与GIS分析法,将11个城市分为高效基本协调、中效协调、中效基本协调、低效基本协调和低效不协调5类.研究结论:浙江省城市用地整体状况良好,空间变异分析结果基本符合浙江省块状经济特色.同时,浙江省的城市化过程应追求量与质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