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6篇
经济学   6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自去年以来的美元贬值具有必然性,其决定因素不是贸易赤字,而是美国转嫁危机、复苏经济的内在需求;美国在全球货币中的中心地位、健全的经济基础使得布什政府有恃无恐,放任美元贬值;若美国经济持续放缓,美元持续贬值,全球外汇市场动荡加剧,人民币也将面临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日趋紧密,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但基于目前的条件和时机尚未完全成熟,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注意采取一定的战略与策略,银行也应在此过程中对机构、系统、业务等进行相应调整、拓展和创新、以积极应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国内银行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银行国际化历史来看.世界跨国银行先后出现了三次大的全球化浪潮。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30年代,以英国银行为主.扩张区域以殖民地国家为主,属殖民帝国银行的全球化,跨国银行被称为殖民银行:第二次浪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结束于80年代,以美国和日本银行为主,扩张区域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全球化;第三次浪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西班牙等欧洲银行为主.扩张区域集中于拉美、中东欧等新兴经济区,同时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也积极对外扩张.形成多元化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15.
在目前既要维持一定程度的资本项目管制、又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成为重要的替代安排,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问题在于,离岸中心建设的基础仍然较弱,未来发展面临较大风险和不确定性,发展过快过大,可能对在岸市场造成较大冲击。离岸市场发展给中资银行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要在机构、系统、业务、产品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拓展和创新,提高境内外一体化经营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系统支持能力;另一方面要防范国内国际市场动荡、人民币国际化和离岸业务逆转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汇丰控股和花旗集团都高度重视国际化,国际化历史悠久,早期以自设机构为主,后来以收购为主,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人才、经验和能力汇丰控股的国际化道路汇丰控股1990年成立于英国伦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服务机构之一,在欧洲、亚太、美洲、中东和非洲拥有多家规模巨大的子公司,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8000多个分支机构。汇丰控股的主体是汇丰银行,1864年成立于香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汇丰银行成立和成长的过程就是其国际化的过程。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日本当年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形势的比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经历了一次堪称现代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泡沫经济过程。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进入了长达十多年的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反观中国经济,近年来在高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外汇储备急增、人民币不断升值。资产价格高涨现象,与日本当年泡沫经济时代展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许多学者由此认为,  相似文献   
18.
银行开展汽车金融服务的局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业务种类较多,汽车信贷仅为其一,专业性差,与经销商关系松散;二是汽车行业业务技术性强,银行缺乏专业知识、经验和人才;三是利润率相对较低,授信操作和控制成本过高,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浪潮已席卷全球。英国、美国、日本、西班牙四国银行国际化各有特色,但都属于发达国家的银行国际化,在它们崛起过程中都具有某些相同的"天时、地利与人和"条件。但是,各国银行国际化条件及其所采取的策略也存在较大差异,国际化水平和结果不同。本文详细分析了这四国银行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内银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收购当地处于领先地位的银行包括外资银行的在港机构,有助于国内银行学习国际市场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并成为香港市场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