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50篇
运输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席平 《大陆桥视野》2013,(19):52-54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为大陆桥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习主席同时提议先做四件事:一是加强政策沟通、二是加强道路联通、三是加强贸易畅通、四是加强货币流通。要完成习主席这相互关联、不同类型的四件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首脑机关协调执行,否则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32.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秩序是"内陆至沿海阶梯发展",世界经济发展新秩序是"内陆与沿海同步发展"。围绕建港兴市、构建世界经济发展新秩序这个主题,本文作了如下探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有无国际港口  相似文献   
33.
席平 《中国储运》2007,(5):55-57
针对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这些发展战略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条件。为了更有效的实现这些发展战略,笔者提出,建  相似文献   
3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世界果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际物流节点和苹果国际商贸中心,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建立世界果都,将带动中国和世界水果产业健康、快速地大发展。  相似文献   
35.
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社会产业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服务业逐渐开始兴起,服务经济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服务业成为投资的最大热点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本文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在国际陆港这一全新的现代服务产业形态中引入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核心思想开展研究,特别是在国际陆港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引入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集成的思想,对于国际陆港的建设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席平 《大陆桥视野》2014,(11):67-69
目前,一方面是物流企业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物流人才,另一方面是物流专业毕业学生众多,就业困难。需大量物流人才与众多物流毕业生就业困难这种现象只能说明:我们物流专业老师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学生不合格,我们物流教育不及格。  相似文献   
37.
Incoterms<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通则")是国际销售合同订立的国际惯例,是国际贸易合同订立、责任划分、风险划分、费用划分的规则,是进出口商、对外运输、金融结算、货物保险、一关三检等与国际贸易有关单位处理贸易纠纷的准绳和依据.  相似文献   
38.
2015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习主席同时提议先做五件事:一是加强政策沟通、二是加强道路联通、三是加强贸易畅通、四是加强货币流通、五是加强民心相通.要完成习主席这相互关联、不同类型的五件事,首当其冲是"道路联通",但是,亚欧大陆桥通而不畅,成为困扰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理发展速度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建设国际陆港 促进内陆城市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沿海港口(一)沿海港口在内陆城市成立分公司、建立内陆港区的作用沿海港口应该发挥集装箱运量大这个优势,在内陆城市成立分公司、建立内陆港区,使港口分支机构扩大到内陆城市。其作用,一是将间接经济腹地转化为直接经济腹地;二是将内陆到港口之间的集装箱运输转变为港口内部、港区之间集装箱调度,拓展了货物来源、扩大了营业范围、提高了物流效率、增加了营业收入;三是为内陆地区进出口商提供象海港一样的国际物流服务,促进内陆外贸发展。  相似文献   
40.
正目前,一方面是物流企业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物流人才,另一方面是物流专业毕业学生众多,就业困难。需大量物流人才与众多物流毕业生就业困难这种现象只能说明:我们物流专业老师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学生不合格,我们物流教育不及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