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29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但与此同时,区域差距不断扩大、区域间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加剧、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问题凸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市,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社会经济平衡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就成为了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重要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现状从三大地带的发展水平与速度来看,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十分明显,而且区域经济差距在三大地带的乡村地区之间、民族自治地方与非民族自治地方之间表现得更为明显。考察三大地带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会发现中国区域经济的...  相似文献   
23.
近些年来,中央政府连续批复一些区域规划.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理解区域规划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需要正确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全球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  张可云 《中国市场》2011,(29):69-73
本文假设技术、制度等因素外生给定从发展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经典理论出发,建立了全球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该机制通过FDI与进出口贸易两大途径推动我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并利用1978-2009年的数据通过协整理论建立了关于FDI、我国进出口贸易与我国非农产业就业人口之间的长期均衡模型与短期纠正模型。进一步证明了全球化作用机制对我国劳动力"非农化"的推动作用。随后,笔者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作用机制的局限性与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25.
<正> 80年代初以来,我国东部地区良好的发展基础与优越的区位条件,在率先开放的政策诱导下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使其与中西部发展差距逐步拉大。值得注意的是,对外开放所诱发的对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拉力仍在不断加强,东中西部差距  相似文献   
26.
统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统筹区域发展是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一项核心要求,这一要求的提出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充分的现实依据。未来统筹区域发展应该以明确的区域战略为依据,逐步完善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制定合理的区域政策,统一安排解决各种问题,将治疗已经存在的落后病、衰退病和防治潜在的膨胀与萧条病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27.
不同空间尺度下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可云  张颖 《经济地理》2020,40(7):1-11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基于泰尔指数分解法、偏离—份额分析法和GIS分析技术,分别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七大沿黄城市群和73个城市(地级市、州或盟)三个不同空间尺度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的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进行研究。泰尔指数分解法的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内经济差异的贡献超八成,但绝对差异呈逐年缩小态势;七大沿黄城市群间经济差异的贡献近九成,但绝对差异的缩小趋势明显;黄河流域城市间的经济差异逐年缩小。偏离—份额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对比2009—2013年和2014—2018年,黄河流域上游失去产业竞争力优势,中游失去产业结构优势,下游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由劣转优;黄河流域上游城市群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双优势格局有所转变,宁夏沿黄城市群的三次产业竞争力优势持续保持;黄河流域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格局基本形成。因此,应从上中下游、城市群和城市等多个空间尺度协同推进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8.
蔡之兵  张可云 《改革》2021,(11):30-41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必然举措.基于经济区与行政区的概念辨析,提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目标是要破除区对区的分割,而非实现区与区的分开.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既包含纵向层面的高放低普变特低升高三种模式,又包含横向层面的通过趋高来实现趋同和通过趋新来实现趋同两种模式.现阶段,纵向层面与横向层面的改革模式分别面临系统性不足、区域合作积极性与有效性难以保障的困境.为此,应分别从遏制地方无序发展、构建动态的发展权限配置体制、鼓励采用高效精简的管理体制以及完善相关法律基础、优化政绩考核机制、强化政策协同支持等方面来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相似文献   
29.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共性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统筹好城乡区域发展和人的发展,在构建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区域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发展格局和共同富裕等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核心的重点,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30.
中国重要的区域问题与统筹区域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其趋势分析,未来中国的区域问题将不只是表现在个别地区。在分析现实区域问题的表现与趋势并吸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中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应该采取的重大措施。未来统筹区域发展应该以明确的区域战略为依据,逐步完善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制定合理的区域政策,统一安排解决各种问题区域的发展,将治疗已经存在的落后病、衰退病和防治潜在的膨胀与萧条病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