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3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第一轮思想解放,针对"两个凡是"禁锢,提出实践标准,突破了思想障碍。第二轮思想解放,针对"姓资姓社"争论,提出生产力标准,坚持了改革开放。第三轮思想解放,总结30年发展道路,提出以人为本,主要解决发展思路问题。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以人为本是三次思想解放的核心。  相似文献   
42.
“七五”计划按东、中、西布局经济,实行区域倾斜政策,引出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因而有人主张,“八五”计划应改行产业倾斜政策,以调整和优化失衡的产业结构。仅有产业政策,没有区域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是达不到的。因为任何产业都不是悬在空中,而是落在一定地域之上的,适合于在某些地域发展。一定的产业结构是以一定的区域经济布局为基础的。如果不管区域状况的差异,都按划一的产业政策调整结构,都朝一个方向实行产业倾斜,不但会导致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化,而且会引  相似文献   
43.
国家每一重大发展战略的出台,不仅关乎国计民生,且决定着经济热点的流向。  相似文献   
44.
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西部办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复,颁布实施。《规划》开宗明义: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其“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要取得新突破;二是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要达到新水平;三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45.
46.
47.
如果能将大关中和成渝整合在一起,形成以西安、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三角经济区,使大关中和成渝形成一个拳头,把西北、西南的经济重心构建成统一的西部重心和龙头,打造成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并列的中国第四增长极,不仅对大关中和成渝地区的发展,而且对带动整个西部大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8.
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区域间经济的差距。作为西部大省的陕西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差异造成的。虽然陕西在科技、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有其特有的区位优势,但陕西并没有把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陕西要发展,就必须引进和学习先进文化,继承秦文化的"大气"风范,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搞好陕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同时,依托关中,利用省会西安的桥头堡地位,大手笔构建大西安,整合关中城市群,从而带动陕西乃至西部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49.
关于建设大西安、大关中的话题。《西部大开发》在2006年第9期对课题研究者——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宝通先生进行了独家访谈。文章刊发后在决策层引起广泛关注。近日,张宝通先生又为本刊撰写了——  相似文献   
50.
小西部、大西部与西部大开发第一阶梯 改革开放后,中央把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实行梯度推移战略。当时的西部由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10个省、市、自治区组成,权称“小西部”。西部大开发后,国家把中部的内蒙古和东部的广西两个自治区纳入西部,使西部扩大为12个省、市、自治区,其面积约占整个国土面积的70%,堪称“大西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