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18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18年,土地价格、土地市场化、土地产权安排、土地征收和土地改革等是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焦点。国外研究关注城市土地价格的变化趋势、土地市场不完善的原因、产权稳定性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成效等,而国内研究重点关注农地流转的意愿和价格、失地农民的福利、产权稳定性与农业投资的关系、土地制度演化变迁过程以及集体土地“三权分置”等问题。研究结论:2018年,土地经济领域研究在土地制度变迁过程、土地流转市场新体系、土地供给、土地细碎化、征地影响因素等方面有所进展。2019年将重点关注实现乡村振兴的土地政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跟踪评估、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融资担保制度等。  相似文献   
22.
研究目的:总结2017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8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7年土地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仍薄弱,集中探讨了土地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体系、研究框架以及未来学科发展方向;(2)土地经济研究侧重于城镇化对地价的影响、农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制、土地产权制度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现有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其影响等方面,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成为研究热点;(3)土地管理领域侧重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在土地管理法制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及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律逻辑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4)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进一步基于时空锥理论研究了规划机理,提出了科学认知城市“多规合一”的理念,探讨了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与规划的核心任务;(5)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紧紧围绕“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展开,着重从生态整理、整理监管、村庄整理、复垦质量与新技术、污染土地修复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信息采集中的广泛应用成为研究的重点。研究结论:土地科学问题研究尚显薄弱,土地科技创新有所突破。2018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供应与市场调控机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布局、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中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以及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等。  相似文献   
23.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17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1)国内外研究都较为关注土地价格和土地市场化,但侧重点有不同。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更加关注规模经营、农户个体特征对其流转意愿的影响和农地金融创新。(2)国内外学者都关注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制度设计和变革,但国内学者更关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以盘活土地资源。研究结论:土地经济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政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农地三权分置、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以及改革开放40周年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的系统性回顾、分析与展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4.
研究目的: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字资料和访谈记录,全面、细致地描述和总结20世纪80年代中国土地经济学复苏、发展与繁荣的过程与成就。研究方法: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经济学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复苏之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繁荣期,主要表现在:各高校陆续开设土地经济学课程,一大批学者专门从事土地经济学研究,相关论文出现在各大期刊上,专门的土地经济学研究机构、地区性及全国性土地经济研究会陆续创设,一批土地经济学教材正式出版,专门的土地经济期刊开始刊行,并翻译、影印出版了国外土地经济学名著。研究结论:20世纪80年代土地经济学者的开拓和探索奠定了土地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坚实基础,新一代研究者应继承前辈的创新精神,在完善研究机构、振兴学术团体、打造学术期刊交流平台、编写高水平教材等方面多做努力,续写土地经济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5.
研究目的:从国家、农民和村庄三个视角,评述国内外有关中国农地集体化的研究文献,深入探讨农地制度变迁的复杂成因与历史过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从国家视角来看,已有研究以现代国家建设为基本脉络,将农地集体化视为一项革命性的制度安排,其成因可从国家推动集体化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来分析;从农民视角来看,已有研究关注农民的能动性,既分析了他们在情感、认知、观念和行为上的变化,也可从中见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作为连接国家与农民的中介,村庄兼具文化上的“共同体”和利益上的“博弈场”两种属性,该视角侧重考察农地集体化的微观机制,分析各主体在文化和利益驱动下的互动关系。研究结论:集体化是准确把握我国农地制度为何坚持“集体所有”不动摇的关键,未来可从强化学科交叉、促进理论提炼,超越单一视角、寻求整体理解,以及突破方法局限、增进多元认知等方面入手,以便在更广阔的理论对话上有所提升,构建更具中国特色的理论表达。  相似文献   
2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诱致性变迁还是强制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是农民创造与政府作用互动的成果。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国家对农民的制度变迁需求作出了积极回应,初期给予农民探索空间,扩大制度可选择集;中期与农民互动,积极主动"调适"并协调冲突,努力达成改革共识;后期从多种可能的制度安排中"择优",进而上升、固化为正式规则并加速推广。有限理性的个体与不完全信息的政府通过上下良好的互动,共同探索找到"共赢"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制度变迁。这项改革的成功可以提供以下启示:进一步给予农民谈判权和参与权;允许讨论和争论,将多样化的信息反馈至中央;需要考虑对国家治理方式和"赶超战略"作出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7.
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1991—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有关于住房支付能力的讨论,以世界银行1992年的著作作为我国使用房价收入比概念起点的观点不合史实;跨国房价收入比数据一般不具可比性,也不存在国际惯例或国际警戒线;房价收入比用于衡量住房支付能力,重要的是其变动的走向,而不只是某年的具体数值。本文计算了我国1991-2005年的房价收入比,用以衡量城镇居民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支付能力,发现:我国房价收入比整体上有所下降,但从2003年起又上升;房价收入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表现出东部趋升、中西部趋降的态势,上海、北京的房价收入比较高,北京和西藏的房价收入比波动较大,各省市间房价收入比的差别呈减小态势。  相似文献   
28.
土地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在宏观经济趋好、房地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放宽、发展规划大量推出、地方政府出台大量优惠条件积极推地、房地产市场总体回暖的背景下,伴随着房地产开发商的乐观市场预期及其  相似文献   
29.
本文是为认识住房、住房问题和住房政策而从文献入手开展的一项研究。通过对文献的回顾,讨论了住房、住房问题和住房政策的含义,探讨政府是否要介入和如何参与住房事务的问题,并介绍了不同的住房政策体制和各国住房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房价收入比是反映住房支付能力和住房市场整体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考察了房价收入比的学术渊源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国人居署等国际机构对该指标的推广和应用,并从房价收入比指标设计者、推广者的研究入手,讨论该指标的长处与局限性,辨析其计算方法和具体的数据采集方法。在比较了房价收入比的理想算法和次优算法之后,兼顾数据可得性和计算结果准确性,本文提出了直接采用平均数计算中国房价收入比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