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1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31篇
经济学   30篇
运输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利用2008-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的相关数据,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活动中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发现:(1)收购方并购前一年存在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2)收购方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关,两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3)收购方并购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并购后公司业绩下降越大;(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并购绩效越差。本文研究结果意味着,公司并购前的盈余管理在并购后反转,对并购后绩效表现不佳具有一定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32.
在组织理论研究中,惯性是指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保持一致的一种趋势,它可能表现为保持静止不动,还可能表现为重复以前采取的行动.每个组织都受到强大的惯性力量的控制(Hannan,Freeman,1984).严家明(2005)认为惯性是企业自身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属性,它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33.
企业并购战略惯性的概念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购惯性研究是从纵向历史角度考察企业陆续实施的系列并购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关于"并购惯性"的研究仍比较少见,且尚无明确统一的概念界定。文章从组织惯性的概念、并购战略的内涵及并购战略惯性与战略转换之间的关系三个层面展开讨论,试图构建并购战略惯性的概念框架,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4.
经济网络的不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用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和定义经济网络,将经济网络定义为以经济组织为节点的一种无标度网络,并对经济网络的特点进行研究。经济网络是一种非均质网络,所以具有非均质网络的特点而具有马太效应;网络内的节点具有利益最大化倾向。经济网络的这两个特点导致的经济网络整体不经济。为了解决经济网络整体不经济现象,可以采用建立经济网络协调人制度的方法。通过经济网络协调人对经济网络内的资源的协调和调控能力,来使经济网络以整体方式运营,解决经济网络的不经济性现象,产生经济网络协同。  相似文献   
35.
运用协同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复合信息熵权的多式联运型物流网络协同度模型。最后,实证分析了某一多式联运型物流企业的物流网络2000-2009年之间协同状况,为制定多式联运型物流企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提高其物流网络协同程度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文章针对负债发展已成为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现象的实际,对高校存在的债务风险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析,揭示了高校债务风险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有效防范与化解债务风险的途径和措施,以期对高校未来的发展有所警示和裨益.  相似文献   
37.
38.
企业在原燃料、设备采购和工程项目中采用招标投标制,是当前我国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合理利用有限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益、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防腐倡廉的有效办法。我国大多数招标机构是在1999年招标法出台后成立的,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从1999年5月试行物资采购集中招标。  相似文献   
39.
论企业并购中的过度支付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标企业的过度支付是导致众多企业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过度支付风险的成因,并就如何防范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0.
张瑞  张秋生 《经济师》2002,(12):65-65,270
文章对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述 ,通过分析“入世”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能部分提供的新的契机和环境 ,最终提出如何利用WTO发展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