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5篇
贸易经济   26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3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1.
张颐武 《中关村》2011,(10):94-94
“茅盾文学奖”其实是“纯文学”和公众可以交汇和沟通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没有这个“节点”,公众的阅读和“纯文学”之间早已存在的隔阂会更加加深。  相似文献   
12.
张颐武  CFP 《中关村》2008,(1):98-99
看李安的《色·戒》,确实让人有所触动。这部电影无论是汤唯、梁朝伟的表演,还是剧本的改编和导演的驾驭能力,都可以用炉火纯青来评价。张爱玲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想像空间,而用视觉映像来实现这位天才晚年的这篇不长作品的人也确实非李安莫属。这里无论是麻将桌上的机锋这样的小小细节,还是在幽暗处生死之间的选择,都表现得格外的精妙。一方面,这里传达了张爱玲的那种从总体上看对于人生的虚无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张颐武 《中关村》2009,(8):84-85
7月11日上午,我正坐在长沙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会场上,一条短信告知了季羡林先生去世的消息,我立即把短信给坐在我旁边的刘梦溪先生看。我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也有很深的感慨。二十世纪的人物已经日渐凋零,二十世纪的那些峥嵘岁月也已经成为一段历史。时光的流逝已经让二十世纪变得日渐遥远。季先生的离去,虽然让人遗憾,但毕竟他已经完美地实现了自己,也最好地展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但这意味着这个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一直以其高远的思考和纯粹的人格影响我们的人物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4.
张颐武 《中关村》2014,(4):96-96
我的新书《年轻时——张颐武解说人生警语》出版,这部书是我近年来对人生警语的解读阐释的文字的结集,主要选自我的微博。这些文字多数有一个程式,就是常以“年轻时”开头,以“古语说”引一句古语结束。在微博上,这样的文字也受到了不少年轻朋友们的欢迎。他们觉得这些文字对于他们的人生多少有些参考的作用,让他们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5.
张颐武 《中关村》2013,(11):108-108
最近对于网络谣言的打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方面对于互联网上的一些乱象感到不满,为谣言而困扰的公众对此都相当支持,认为这是规范互联网行为的必要之举。另一方面,也有些在网络上活跃的人物对此有相当的不满。  相似文献   
16.
张颐武 《中关村》2010,(11):94-94
这种企图心当然是电视剧领域中不多见的,因此也超越了一般电视剧的想象,具有了更加丰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张颐武 《中关村》2009,(2):86-87
最近,《梅兰芳》激发了公众观影的热潮,以及对于梅兰芳这个中国二十世纪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生平事迹的强烈兴趣。而《叶问》和《非诚勿扰》也引发了观影的热潮和媒体的热议。  相似文献   
18.
思考的角度     
张颐武  CFP 《中关村》2007,(3):94-95
看问题的角度往往决定了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如果多几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我们就多了一点智慧和明达,人们常说的“固执己见”和“偏于一隅”就会少一些。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往往受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限制,这种限制不可避免就让偏见变成我们的一部分。当然偏见也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与人性     
张颐武 《市场周刊》2009,(6):110-110
经济不好是否会让人性变好?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即使用了统计的方式,其实也难以测出究竟。我们只能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加以推测,这种推测虽然未必有更大的依据,但却依然饶有兴味。我以为,经济不好对于人性的影响其实是两面的,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影响温饱和基本生活的情况下,经济不好其实对于人的道德提升有益。但如果一旦经济不好到影响了基本到生活,恐怕它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对于人性的影响也就相当负面。  相似文献   
20.
张颐武 《市场周刊》2008,(8):102-103
《功夫熊猫》的全球热播,让全球观众再次感受了中华文化元素的独特的魅力。我最近在新西兰看到麦当劳中“功夫熊猫”的大幅的宣传画和招贴,看到许多不同族群的孩子做出“功夫熊猫”的招牌动作,确实让人感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电感受到了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华文化的传统一旦被“活化”所具有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