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经济普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它涵盖了除农业以外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经济活动,使其成为集基本单位、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四个普查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普查。普查内容多,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2004年,在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的实践中遇到了诸多难点问题,对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影响很大,2008年我国又将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下面就如何提高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22.
“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与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工哺农”主要是借政府“有形之手”实现工业对农业的利益回馈,“以工促农”则是借市场“无形之手”实现工业对农业的自然促动。推进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以工哺农”与“以工促农”不可偏废,一方面要通过“以工哺农”来为“以工促农”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要通过“以工促农”来引导“以工哺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3.
东部产业转移与中西部“三农”问题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西部地区受"三农"问题拖累,东部地区则受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困扰,且两者互为影响、相互加强.统筹解决两大区域发展难题的现实且有效途径,是积极推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及其承接.东部以产业转移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中西部则以承接产业转移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及其承接,要求构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倒逼机制;将中西部地区打造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中央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应加强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24.
在当下关于区际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中,普遍比较忽视农民工主体的利益诉求.事实上,农民工是区际产业转移中一个弱势却又独立的利益主体.区际产业转移在短期对农民工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在长期有可能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新的契机.为了促进农民工问题的有效解决,中央政府应在尊重市场主体意愿的前提下,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引导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农民工集中输出地的大中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25.
26.
乡镇企业反哺农业方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企业脱胎于农业,农业是乡镇企业的母体,因而在它们之间历史地形成了一种“哺育”与“反哺”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会因为乡镇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在乡镇企业反哺农业的方式上,是应该而且也是必须有所改变的。在乡镇企业的初次创业阶段,农业作为先行改革的产业对新兴的乡镇企业给予了多方面的“哺育”,主要是向乡镇企业转移资金、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且这种转移大多是低价或无偿的。由于当时整个社会处于物资短缺的卖方市场,乡镇企业只要有工业品生产出来,就不愁没有市场。加之那时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较大…  相似文献   
27.
28.
在当下的区际产业转移及其承接过程中,相对于政府和企业主体,农民工主体有愈来愈被边缘化的倾向。主要原因是区际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的滞后、"集体排他"的制度安排以及"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发展观等。应对之策在于:坚持以农民工为本,深入研究区际产业转移对农民工的利益影响,积极回应区际产业转移中农民工利益的诉求,逐步培育和提升农民工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9.
由于农业税在我国的实行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基层政府财政对其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全部免除农业税后,虽然表面上会直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由于产生“三农”问题的根源未除,免税之后仍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反过来有可能间接损害农民的利益,使“三农”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甚至严重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所以,深入探究“三农”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从根源上分析和解决“后农税时代”的“三农”问题就显得尤为紧要。  相似文献   
30.
中西部"三农"问题与东部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两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因而,将这两大区域发展难题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寻求统筹解决两大区域发展难题之道,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