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杨瑞珍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24(4):16-19
为了确保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使“非典”对农民收入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农业应该像对部分受“非典”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那样,积极采取特殊扶持政策和应对措施:努力做到抓好“非典”疫情防治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搞活农产品流通,解决农产品购销难问题;发展乡镇企业,增加返乡民工的就业机会;加快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保护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2.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西部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面临若干难题,如公益性推广经费不足、体系不健全、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不高、农民接纳能力低等。为建设一个以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为主体.由科研部门、教学部门、科技企业、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推广体系,需采取加强财政投入力度、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完善多元化推广体系、加快人才培训等措施。 相似文献
33.
目前有关口粮和饲料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主要问题上,饲料粮需求的增加与人直接消费的口粮会发生争夺吗?谷物价格上升的原因以及饲料粮在遇到市场不稳定情况下能够及时地弥补口粮的不足吗?这些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种形式的家畜生产基本上都是以谷物的持续性生产为基础。在资源承载力下.要更加注意到随着人口的增加对饲料粮的需求也增大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4.
35.
农业资源管理是人们为了保障资源处于良好状态和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运用科技、经济、政策、法律等有效手段,对农业资源及农业资源利用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农业资源管理研究的宗旨是为提升我国农业资源管理水平提供科技支撑。我国农业资源管理研究发生了四大转移,展望未来,农业资源管理研究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6.
37.
为了扭转各地日趋严重的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国土部门加大了对违法占用耕地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了大量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并促使部分被违法占用的耕地得到复耕.然而,在查处违法占用耕地复耕中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查处面积大,罚款多,而复耕面积小;二是在复耕中存在着各种乱象和假复耕现象.要控制违法占地,确保我国1.5亿hm2(18亿亩)耕地红线,一是需强化事前预警工作,避免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发生;二是强化对复耕土地的监督管理,避免假复耕现象的发生;三是将查处的违法占用耕地及时退还于农民或农业生产组织,保障土地真正回归于农业. 相似文献
38.
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我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趋于下降,但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耕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上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上向好方向发展,但耕地部分质量要素和局部区域耕地质量恶化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39.
针对长期实施的藏粮于仓、以丰补歉策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央提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何为\"藏粮于地\"?实施\"藏粮于地\"有何益?实施\"藏粮于地\"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实施\"藏粮于地\"?对此,文章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述。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粮食库存丰富,粮食生产稳定性增强,近年国际粮食价格低廉,这些为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创造了条件。然而,实施\"藏粮于地\"并非易事,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耕地面积有可能再次大幅减少,耕地质量堪忧;水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业自然灾害突出;规模化生产经营与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粮食生产调控能力弱;国内粮食生产大萎缩和世界粮食价格危机有可能再现,冲击\"藏粮于地\"行动计划。实施\"藏粮于地\",关键在\"地\",核心在\"藏\"。数量充足和高质量的耕地是基础,同时,还必须有完好的\"养地\"与\"用地\"机制。因此,应强化\"护地\"、\"建地\"、\"养地\"与\"用地\",即走护、建、养、用\"四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40.
杨瑞珍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4,15(3):32-37
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按耕地所处的山体坡度,将黄土高原区耕地分为平耕地、缓坡耕地、陡坡耕地,摸清了耕地的数量、类型、分布和高、中、低产田面积以及中低产田的主要类型和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黄土高原区耕地的主要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