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83篇
工业经济   46篇
计划管理   93篇
经济学   87篇
综合类   35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66篇
农业经济   54篇
经济概况   72篇
邮电经济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31.
本文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进行了阐释,尝试澄清目前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模糊认识。笔者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微观上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并不是一种所有制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在于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实行“四线并进”,重点是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相似文献   
532.
孙中义 《商周刊》2014,(6):82-83
中小企业的融资数额少,信用低,融资利率居高不下。融资成本步步高升,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一直都扮演重要角色,中小企业对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活跃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决定中小企业能否快速向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金问题,融资自然就成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33.
研究目的:剖析“流空间”背景下湖北省县域间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联动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通过调控碳排放的关联态势推动县域间的协同碳减排。研究方法:夜间灯光数据模拟能源消耗模型、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湖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县域间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明显,整体形成以武汉市区为大核心,以各市辖区为小核心的多组团结构,网络的稳健性较强,等级结构有所弱化,紧密度仍有待提升。(2)武汉、黄石等地的市辖区长期居于网络的核心地位,更多充当净收益角色。(3)人口流、信息流和经济流均显著促进县域间碳排放关联网络的形成,其影响作用具有非线性和交互性特征;各县域在经济、产业结构、信息化、创新方面的差异水平及地理邻近性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碳排放关联网络的形成。研究结论:需调控县域间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联强度,依据各县域在碳关联网络中的作用及发展态势探索总体碳平衡目标导向下的差别化碳减排措施,形成协同碳减排态势。  相似文献   
534.
随着全球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各地区国家需要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多。近两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工程机械产品销售情况有所下降,从我国的出口情况来看,全球各地区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我国工程机械企业需要对产品出口结构作出一些调整,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会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海外市场发展。徐工机械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龙头企业,但在海外市场上,徐工机械和一些著名的国际企业仍有较大的差距,存在海外市场收入不高,本土外收入比例较低,产品竞争力不强,海外市场分布过于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情况不理想等重要问题。因此需要针对目前的市场情况和发展所存在和需要面对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改善目前局势。  相似文献   
535.
目的 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水量,往往忽视了农业污染问题,因此文章研究兼顾水质和水量,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揭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的时空演变特征,为缓解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优化水土资源配置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综合考虑灰水足迹与农业用水,构建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并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法揭示水土资源匹配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 将农业污染纳入水土匹配测度不仅对整体水土资源匹配类型影响较大,对水土资源匹配类型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影响也较大:(1)在时序上,2000—2019年长江经济带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在小幅下降后处于稳定状态;匹配系数平均值为1.04,保持相对均衡的状态。(2)在空间上,四川、重庆、湖南等地水土资源匹配较好,并且四川等地呈持续向好的趋势,然而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却恰恰相反。(3)水土资源匹配较差的地区多表现为双重型缺水,主要分布于云南、湖南等地,并且该类型在下游减少、上游增多;水量主导型缺水区主要分布于贵州、江苏等地,而水质主导型缺水区主要分布于湖北、安徽等地。结论 有必要将水质与水量同时纳入水土资源匹配评估体系中,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水土资源匹配程度提高,总体上空间格局较稳定,但是区域差异明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双重型缺水”;明确各地区的缺水类型为提出针对性的调控策略提供了依据,例如可以通过合理调控生产要素投入、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措施,降低农业水土资源不匹配的风险。  相似文献   
536.
在世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亚洲各国已意识到了区域一体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区域内合作日益紧密,构建一个亚洲区域共同体也越来越引人关注。从国际区域组织的经验来看,一个高效的组织机构体系是推动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实践经验,结合亚洲的实际情况,亚洲共同体应从局部领域突破带动整体统一,从松散性合作发展为紧密性联合,并不断完善法律化和司法化建设,提高公平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37.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实施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考察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过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政策效应受企业规模、股权性质、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以及企业所在地的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通过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中介效应作用于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538.
自国家监察权创设以来,如何对这项监督权进行再监督便成为一项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国家监察权本质上是一项公权力,需要恪守公权力运行规律,同时,受自我革命精神的内在驱动,使得国家监察权必然要接受严格的制约和监督。要根据依法制约和监督、保障监察权独立行使、制约和监督均衡设计的基本原则,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对国家监察权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制约和监督,以此来保证国家监察权既“不缺位”又“不越位”,始终沿着法治轨道正确行使,从而充分发挥国家监察效能。  相似文献   
539.
研究目的:探究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为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前者空间分布由“点—带”分布转为“T”型格局,后者空间分布由“大分散、小集聚”转为“东高西低”。(2)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呈现“东密西疏”特征,网络关系数和网络密度先上升后维持稳定,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逐渐下降。北京、天津、上海等省份具有较高中心度,中西部多数省份中心度有所提高,新疆中心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3)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中心度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的作用在东部地区最为突出,而中介中心度的作用则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研究结论:应以网络化思维促进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并依托城镇化建设加强土地优化配置,同时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40.
<正>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耕地利用与保护一直以来都是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传统议题和重点话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耕地利用和保护研究迫切需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立足本土、对接国际热点前沿,进而让传统研究话题绽放新的生命力。在此背景下,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研究成为将国际上可持续集约化热点前沿与中国特色耕地利用进行有机结合的创新探索。当然,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也已然成为协调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矛盾、因地制宜实现区域耕地保护和耕地利用转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