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经济学   6篇
贸易经济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出生缺陷地理风险因子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出生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出生缺陷仅仅靠单纯的生物医学研究还不够,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是有效探讨出生缺陷病因和预防的唯一出路。利用北京大学人口环境健康组调查数据,分类了能够在地理空间上归属的出生缺陷风险因素,将这些因素存在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不适宜的风险因子与出生缺陷统计因果之间的研究。探讨了空间分析技术在出生缺陷的地理风险因子研究的一般步骤与关键技术,为出生缺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六普”、“七普”资料,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对33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流动人口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2020年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人口流动规模空间差异明显,整体上呈现空间集聚,但集聚程度有所下降。(2)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口集聚区逐步发挥溢出效应,流动人口由核心区向周边辐射;中部地区的空间分布不均范围进一步扩大,人口流出空心化程度加强;西北地区的人口流入显著性增强。(3)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结果表明,经济与就业因素是人口流动的核心驱动指标,第三产业对流动人口的吸纳能力更强;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交通因素都可显著解释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异。(4)地理探测器交互探测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因素、高等教育因素分别是省际流动人口、省内县际流动人口的重要的交互解释项。  相似文献   
13.
1987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性残疾人抽样调查为开展我国残疾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两次调查数据,利用两次调查的技术文件和其他可获得的资料,对两次调查的设计和方法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两次调查均采用了基于残损的残疾定义,残疾评定均是基于各科专业医生严格的医学诊断,并在调查目的、调查总体、调查时点、调查程序以及调查的组织实施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第二次调查各类残疾标准基本上与第一次调查保持一致,同时应用ICF理论模式,参考国际最新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了适度调整,对残疾筛查和评定工具进行了修订,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两次调查数据的可比性。在利用两次调查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到两次调查各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1987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性残疾人抽样调查为开展我国残疾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两次调查数据,利用两次调查的技术文件和其他可获得的资料,对两次调查的设计和方法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两次调查均采用了基于残损的残疾定义,残疾评定均是基于各科专业医生严格的医学诊断,并在调查目的、调查总体、调查时点、调查程序以及调查的组织实施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第二次调查各类残疾标准基本上与第一次调查保持一致,同时应用ICF理论模式,参考国际最新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了适度调整,对残疾筛查和评定工具进行了修订,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两次调查数据的可比性.在利用两次调查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到两次调查各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06)以及2006年全国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资源, 分别计算反映我国不同区域残疾水平的残疾现患率指标, 以及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数指标。探求残疾的罹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 证明不同社会经济水平条件下, 残疾罹患水平具有区域差异性。在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为不同社会经济水平地区的残疾人保障和康复扶助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空间人口学的沿革与发展:人口学研究空间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维度,近年来由于地理数据的可及性、信息技术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人口学研究对空间维度的重视,促进了空间人口学的迅速发展.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回顾了空间人口学的沿革和发展.国际上空间人口学经过近十多年的实践与应用,业已成为人口学的明确分支,并开始系统化发展;而国内人口学研究在空间认知和空间分析实践应用方面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落后于国际学术前沿.给出了空间人口学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梳理了空间人口学的沿革和发展,探讨了空间分析在人口学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空间人口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以空间的视角引领人口研究,中国的空间人口学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职业风险因素,利用2005年全国五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调查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因素与流动育龄人工流产风险的关联.流动育龄妇女的职业因素与其人工流产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育龄妇女的流入地打工年数、是否与配偶共同居住、从事的职业均可能增加其人工流产风险.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对流动育龄妇女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
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出生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出生缺陷仅仅靠单纯的生物医学研究还不够,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是有效探讨出生缺陷病因和预防的唯一出路.利用北京大学人口环境健康组调查数据,分类了能够在地理空间上归属的出生缺陷风险因素,将这些因素存在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不适宜的风险因子与出生缺陷统计因果之间的研究.探讨了空间分析技术在出生缺陷的地理风险因子研究的一般步骤与关键技术,为出生缺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