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66篇
综合类   11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差异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交通基础设施与资源要素流动的跨区域属性,以地区资源配置为切入点,利用微观企业数据测算地区资源错配指数,构建城市交通道路指数指标,考察交通基础设施修建对要素跨区域流动的变化并最终作用于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公路与铁路交通均显著提高了本地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但公路、铁路对城市关联地区的资源配置在长期内存在差异化影响,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要素流动性提升对初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资源配置具有长期积极作用,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及市场化程度偏低地区会面临资源配置状况恶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2.
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是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的重要来源。本文以资源配置为切入点,构建企业交通道路指数,考察交通可达性改善对企业微观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可达性改善通过降低企业库存、减少价格加成和强化创新激励的渠道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交通可达性改善对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出口企业的资源错配改善作用大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及内销企业;交通建设可优化东部及非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但会加剧中部、西部、东北部和国有企业的资源错配。  相似文献   
133.
中国经济学的“问题”来源于“人”,又回落于“人”,其在本质内涵上指向“人”的思想行为和全面发展。因此,应在主体维度上坚持人本导向,在时间维度上强调现实关怀,在空间维度上凸显本土特色。根据对人的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和关注层级,“问题”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目标性“问题”,主要关注和回答人的终极需求;第二层次是中介性“问题”,主要关注和回答通过什么关键渠道或中介节点来达到终极目标;第三层次是工具性“问题”,主要关注和回答运用什么工具或策略来影响中介节点并最终使终极需求得以有效满足。根据逻辑出场顺序,“问题”又可以分为前向性“问题”、同向性“问题”和后向性“问题”。在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中,应着重关注如何总结“中国经验”、如何解决“中国问题”和如何走好“中国道路”三大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4.
135.
推进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新基遇”。本文把研究维度进一步拓展到企业的异质性创新行为,探讨网络基础设施如何促进企业选择开发新技术,即拓展企业的创新边界。基于匹配整合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边界的拓展,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各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同时,网络基础设施也促进了企业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的提升。从影响机制看,网络基础设施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信息可得性;网络基础设施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溢出,提高了技术信息可得性。并且,网络基础设施有利于技术溢出突破行政边界和地理距离的限制,相比于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更大程度地扩大企业获取技术溢出的范围。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互联网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和大型企业,以及处在技术变化较慢行业和企业分布密度较低的城市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企业拓展创新边界的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对如何利用新基建和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6.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极其广泛,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推动,必须更加坚定有为政府的角色定位,更加准确把握有为政府的内涵,更加科学地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构成一国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我国在市场化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独特模式,但也存在着重要挑战,两者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要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要从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理解有为政府及其与市场的关系,要从央地协同、国家竞争力视角思考与推进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优化,并重视借力数字经济与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以推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13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平台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不仅为传统产业赋能升级,还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旨在探讨平台经济对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通过构建平台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7-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科学研究行业就业人数比重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制造业就业人数比重的影响显著为负,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对交通运输、金融业就业人数比重的影响也显著为负;创业活跃度、产业结构在平台经济对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平台经济对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在各城市群具有差异性,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对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效应最大,在成渝城市群的影响效应次之。在进一步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助力平台经济发挥其带动就业创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8.
沈坤荣  施宇 《经济学家》2023,(12):56-65
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目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任务。首先,本文梳理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动态演进过程,提炼了不同发展阶段隐性债务的阶段性风险特征和阶段性诱因。其次,结合现状,提出现阶段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难点:一是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与支出责任的不匹配引致增量风险,二是存量风险难以在短期内完全化解。最后,沿袭政策取向,探讨如何从控制增量和化解存量这两个角度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