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6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26篇
综合类   23篇
贸易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一种客观赋权的熵权法来评价企业经营绩效,有效克服了加权综合评价法中主观确定权重的缺陷。根据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10家重点钢铁企业的业绩数据,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对上述企业的综合经营绩效作出评测,得出了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2.
方先明  熊鹏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4):33-38,63
对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在现代商业银行日常运行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信用风险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利用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学习、并行分布处理和较强的鲁棒性及容错性等特性,建立基于RBF神经网络的信用风险预测控制模型,从理论上探寻信用风险非线性智能控制。仿真试验表明,信用风险度能被控制在以最佳风险度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因此,该预测控制系统适合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93.
规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民营银行发展的关键。基于不同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西方国家的民营银行公司治理主要形成两种模式:内部监管型的日德模式与市场主导型的英美模式,两种模式既有差别,又有趋同性。对德国与美国民营银行公司治理发展的比较研究表明,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必须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采取共同治理方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4.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例,本文确定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将其与金融深化的指标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组,探讨了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内生传导渠道。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存量、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因素是中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三条显著的内生传导渠道,资本积累是金融深化对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传导渠道;技术进步并不是显著的影响渠道;同为金融深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传导主体,金融中介的作用明显要大于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95.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并利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技术对其未来走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一直呈稳步上升状态,在近期内仍将维持小幅上升的态势。因此,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实际基础是不存在的,“人民币升值论”实质是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引起的国外政府与媒体的升值预期。因此,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其对国民经济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96.
家族公司股权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具有民营背景的家族上市公司不断出现,为我国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2001年2月以来,包括太太药业(600380)、用友软件(600588)等四家私人股份占大比例的家族公司先后上市,并创造了“一夜暴富”的资本神话。作为有别于一般公众公司的家族上市公司,是由原家族公司通过上市的方式将部分股权出让给大众持有(易宪容,2002)后转制而来的。随着企业发展,尤其是企业转变为上市公司,家族成员拥有的公司股权应该逐步分散化和外部化,通过逐步稀释股权,降低决策  相似文献   
97.
分类进出口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①将中国贸易品分为10类,利用所建立的回归与误差修正模型,从反应程度与时滞两个方面,研究分类进出口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类贸易品进出口差额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反应方向和程度不一致;当人民币升值时,总的进出口顺差会进一步加大。同时,不同类贸易品进出口差额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响应存在不同程度的时滞。鉴于此,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分类进出口对实际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做出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98.
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新颖的和交叉性统计数据,通过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是低效的.(2)货币政策在整体上却有效.这从侧面可以证明:相比较于其他几个货币传导机制,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的阻塞效用更强,即其对货币政策总体绩效的贡献度相对最小.(3)利率传导机制还存在时滞效应.本文认为,解决目前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低效性的主要方法还是要通过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推进.  相似文献   
99.
传统财务理论芰持效率市场假说,假设人们的行为符合主观预期效用理论和理性。20世纪80年代后期,行为财务学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加上其它心理学与行为学对于投资者行为模式的发现,来取代现代财务模型中的理性行为假设,进一步解释了传统财务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实证发现,从而对市场效率性进行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诠释,丰富了财务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0.
1997年后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梗阻,所起的作用远不尽如人意。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主体的国债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依托。我国国债市场在规模、流动性等方面发展滞后,仍是一个不成熟、不发达的市场,这使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产生梗阻,严重抑制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