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计划管理   14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阶梯电价有助于解决居民用电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同时有利于引导居民节约用电。我国阶梯电价试点地区的实践,反映出阶梯电价的幅度设计不合理、节电效果有差异等问题。本文指出,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每户每月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数额,合理设置阶梯电价的区间数量,同时进行硬件与技术方面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32.
解析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应起到带头和表率的作用。但我国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并不理想,有的甚至还侵害社会利益。构建我国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需要从制度、机制、法制上予以规范,需要企业自身、政府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3.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当下,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说到底,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而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于该  相似文献   
34.
对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发展路径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年 《经济与管理》2005,19(12):65-68
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展经历了探索期、试点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各阶段具有各自的经验教训。当前利用可转债融资在企业特性、行业选择和发行时机方面存在误区,基于经济理性假设,不同类别的企业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市场状况以及融资成本来选择是否采用可转债融资。  相似文献   
35.
从控股股东角度出发考察在有控制权利益的情形下中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分析了可转换债券的债券条款、转股条款以及回售、赎回和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等5个主要条款,发现中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本意是,维护控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迎合投资人的需求,损害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并没有实现流通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与投资人之间利益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36.
从控股股东角度出发考察在有控制权利益的情形下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分析了可转换债券的债券条款、转股条款以及回售、赎回和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等5个主要条款,发现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本意是,维护控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迎合投资人的需求,损害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并没有实现流通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与投资人之间利益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37.
王冬年 《会计之友》2006,(24):57-58
本文根据2000年至2004年我国35家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条款的设计,并与美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中美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共性与差异,以期完善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  相似文献   
38.
静态权衡理论认为,公司存在一个适度的目标资产负债率,当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这一点时,公司价值最大。公司选择融资工具的目的之一是优化资产负债率,而可转换债券是调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理想工具。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的研究表明,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能够实现对目标资产负债率动态调整的目的。更确切地说,是可转换债券转股率的变化导致了公司目标资产负债率的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39.
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发展极为迅速,但也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0.
债权人作为重要的资金提供者和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着重探析了债权人治理 效率缺失成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