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9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近几年管理信息化在我国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同样遇到了很多问题。这其中主要是管理信息各个系统模块间的集成问题。电力行业是我国较早开展信息化的行业之一,其发展轨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笔者在文中就当前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常见的模块集成问题进行探讨,并具体地对电力企业关键模块——营销系统的集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3.
当前,服务生态文明、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已经逐步成为地勘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江苏省地勘单位围绕本省战略决策,根据新发展阶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地质工作的新需求,探索出一条地质工作服务美丽江苏建设的实现路径。文章在阐述“美丽江苏”建设背景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美丽江苏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总结江苏省地勘单位的实践探索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好服务美丽江苏建设的实现路径:①深化体制改革,实现供给需求匹配;②强化矿地融合,促进业务结构合理;③提升创新能力,切实转变发展动能;④优化组织结构,提升内部管理效能;⑤凝聚精神力量,共促地勘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44.
长期以来,浙江按销售收入对企业进行百强排名,然而这一排名方式存在许多弊端。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方法体系——综合点数评价体系,以此对《2005年浙江百强企业》进行了排序验证,发现多数企业的排名产生了变化,其中10余家变化十分明显,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5.
王菁华 《当代财经》2004,(8):115-118
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创值率已取代利润成为公司绩效评价的主要标准,并由此掀起了价值管理风潮。我国不少学者也明确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价值取向,进行了以EVA等指标为中心的业绩评价系统的研究。但这些并未解决什么指标最能体现公司价值,如何以价值指标为导向构建业绩评价系统,并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等问题。故本文以最能代表公司价值的总股东回报指标为核心,对现行公司业绩评价系统重新思考,以使其在评价指标、管理导向以及逻辑思路等方面有重大改善。  相似文献   
46.
王菁华 《特区经济》2007,74(12):287-288
而可转换债券交易特征不易确定性又使可转换债券的确认、计量等问题成为会计难题之一。本文试图对可转换债券经济实质的界定、初始价值分离确认等问题的研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7.
龚朴  王菁华 《财贸研究》2007,(1):140-144
本文在对业已存在于会计实务界和会计理论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经济实质所在,指出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兼有债性、股性和转换期权三重特征的复合金融衍生工具。认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经济实质是对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可转换公司债券问题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8.
基于价值: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价值创造是衡量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绩效的最全面标准这样的观点,本文拟以公司价值为导向对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9.
可转换债券会计处理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将可转换债券视为一般债券进行会计处理。在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做出了对可转换债券所含债务和权益分开处理的规定,并将可转换债券的潜在普通股归入每股收益的计算口径。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思想,但依然存在问题。本文拟对可转换债券会计处理的改进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0.
一、知识经济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的差异 近年来,有关知识经济的文献呈爆炸式增长,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在这场如火如荼的讨论中,大部分经济学家则以冷眼旁观的态度置身于讨论之外,这与以往经济学界对于热点问题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