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8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广州外来民工边缘化的历史与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建  甘巧林 《经济地理》2008,28(4):560-564
关于外来民工边缘化的原因,现有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认为主要由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以及个人因素所致.文章以广州市1980至2004年中分行业人口与工资为基础资料,运用模型分析法分析发现,广州外来民工经历了从社会边缘化到经济边缘化的演变过程,主要原因在于其相对经济收入越来越低,与城市化经济门槛的差距越来越大.根源在于产业转移平民化导致广州竞争性行业长期以来低附加值、低工资,它在蓬勃发展的垄断性行业的压迫之下,逐步陷入边缘化状态,从而导致以此为主要就业场所的外来民工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12.
间隔年旅游是一种以青年人为主体的由生活方式改变而延伸出来的旅游方式.以间隔年旅游者为研究主体,借用现象学的相关理论。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方法从间隔年旅游体验的角度对这一新兴的旅游现象进行解读.结果发现.间隔年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在生活世界的推力和来自旅游世界的拉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旅游者在旅游世界中主要通过旅游观赏、旅游交往和旅游参与三种方式来获取体验;并且旅游者通过间隔年体验与经历开始重新认识自我与世界.  相似文献   
13.
采用弹性、协整和因果关系等分析方法,对粤、苏、浙地区教育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广东教育经济效益与全国平均水平最为接近,但远远低于浙江、江苏两省,浙江省教育经济效益曩为显著;教育经济效益不仅仅取决于教育支出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年代效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促进人口质量增长是提高区域教育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的省级、市级及区级政府设置的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利用ArcGIS和SPSS软件,根据地理学的空间结构理论从设施的数量、类型两方面入手对其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和定性探讨,发现公共文化设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区际差异大,集中性高;以旧城区为核心,围绕新城边缘线分布以及个别主题的文化设施完全集中在一区的特点。进而探讨其成因,得出公共文化设施的空间分布具有高人口密度指向性和对交通便捷程度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5.
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比较--兼析广东旅游业的发展实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甘巧林 《旅游学刊》2003,18(2):15-18
旅游业发展实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本文主要从总量、质量、效益和成长力4个方面构置了区域旅游业发展实力的指标体系,就广东、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云南、辽宁、陕西、山东等10省市进行发展实力的对比分析:广东与北京实力最强;上海、江苏、浙江其次;云南后来居上;辽宁、福建、山东、陕西居第四层次。最后对广东的旅游业发展优势与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昆明城区商业地域结构分析与调整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是城市经济中至关重要的产业类型和地域组织形式,商业活动对区位的依赖性极强,研究商业地域系统,有利于城市商业布局合理化,提高商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发挥商业在城市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昆明是云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国家级  相似文献   
17.
云南扶贫攻坚乡特征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大量贫困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云南506个扶贫攻坚乡进行量化分析,从贫困人口与收入水平,乡村规模与经济状况,扶贫方式与农户经营,基本生产条件与资金投入等方面多角度地揭示了扶贫攻坚乡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乡村非农化即乡村地域非农产业与活动逐步发展壮大之过程。乡村非农化研究已成为我国西部转换二元结构,由传缝经济走向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昆明作为西部大城市之一,其周边农村地域非农化起步晚但进展迅速,在全省领先,其非农产业的地域分布密度和结构类型复合度均由中心向外递减,表现出同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一致性。昆明农村非农化特征在西部颇具代表性。强调非农化理论与宴证研究对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国内永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本上可分为环境经济学方法和社会统计学方法,前者强调经济与资源的直接联系,政策相关性较强,便于将环境纳入经济规划和决策,但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后者解决了不同量纲指标的综合,与现有统计系统相衔接,利于推广应用。今后的研究应是向多元与多维,注重观念意识,实现动态评价以及仿真模型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