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108篇
综合类   19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万解秋教授认为,欧债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失衡,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难以用国家债务来填补,当然也不可能用发行货币来解决,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债务危机是这种经济衰退危机的必然表现,而仅仅想通过债务发行和货币投放就能解决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它有可能招致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危机,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应该引以为戒的。白永秀教授认为,欧债危机从深层原因来看,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公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责任与权利之间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钱津研究员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不是市场化的信用危机,而是政府信用的危机。传统的陈旧的货币理论直接导致了经济相对脆弱的一些欧洲国家在遭遇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自家政府财务的危机。从本质上看,欧洲债务危机是一个货币理论亟需转换和推进的问题。余斌研究员则认为,欧债危机不同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危机,它更多地是一场人为的危机。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中国大量持有欧债,那么欧盟和德法金融寡头必然会以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如设置人权话题等手段在合适的时机迫使中国同样贬值所持有的欧债,借机掠夺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32.
国有企业面临的深层矛盾及其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3.
吴丰华  白永秀 《改革》2012,(2):18-24
中国改革已经由"前改革时代"进入"后改革时代",前改革时代那些对改革起到巨大作用的促进因素将逐渐演变为改革的阻碍因素。在后改革时代,政策导向应当更加关注那些已经或正在向改革反面转化的、进一步改革的阻碍因素,对那些曾经的改革促进因素大胆进行再改革。  相似文献   
34.
35.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理论界在如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既有共识又有分歧。回顾"前改革时代"改革起点的选择与历程有助于化解当前分歧、形成改革共识,为"后改革时代"的改革提供借鉴。"前改革时代"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其关键在正确选择了改革的起点,并逐渐形成了中国模式。借鉴"前改革时代"的经验,"后改革时代"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正确选择改革核心,稳定推进改革,科学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采取"两进两退"改革战略;以市场创新为核心,培育企业家与社会企业家精神;以接受舆论监督为切入点,推动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协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36.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而关中城市群则是这个经济区的主体。这个主体能否形成一个强大有力的实体,必须建设好五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7.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8.
39.
五、扩大内需措施的有限性为了走出不景气的困境,刺激经济发展,政府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方略。具体措施是:其一,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其二,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消费需求。但此两项扩大内需的措施均存在一定问题或矛盾:就基础设施建设而言,首先要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同经济发展协调进行。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本身不是经济发展,它只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可以说,基础设施建设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如果过多地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就会出现基础设施建设过热,甚至超前发展的局面。这样,就有可能离开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把基础设施建设本身视为目的。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更多地代表长远利益,经济发展却  相似文献   
40.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永秀  王颂吉 《改革》2014,(3):64-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