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4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25篇 |
工业经济 | 79篇 |
计划管理 | 383篇 |
经济学 | 230篇 |
综合类 | 125篇 |
运输经济 | 27篇 |
旅游经济 | 3篇 |
贸易经济 | 322篇 |
农业经济 | 123篇 |
经济概况 | 263篇 |
邮电经济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203篇 |
2013年 | 106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富集是相对的。矿产资源型产业的"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发展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低碳经济与无重量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相一致。矿产资源型产业要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规划设计、合理布局,调控与管制并举推进资源开发方式转变,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逐步降低石化能源比例,建设生态工矿型循环经济园区,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资源型产业向低碳资源型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62.
贠晓兰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5):4-6
<正>一、问题提出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工业以及其他产业发展和繁荣的前提条件,是国民经济循环系统的重要环节。因此,发展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没有农业的发展,没有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农村经济的繁荣,全面建 相似文献
63.
兰良民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7,22(2):153-154
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理论,翻译理论的发展和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文化背景及语言表达差异中翻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64.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项目实施阶段造价控制要点的简单分析,就施工单位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5.
66.
先到内科门诊血压计前,再到心电图室心电图仪前,而后来到超声波室,此情此景,你一定以为是谁在医院进行体检.仔细看他们手中的工具,原来是沧州市计量所医检室的工作人员对市里一家医院的医疗器械“过过秤”. 相似文献
67.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具体表现为债务规模庞大、债务增长过快、债务隐形化趋势明显、违约率高等特点.本文试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出发,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8.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命脉,同样农村金融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命脉.金融资源的供给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的需求,金融资源供给不足、配置不合理,必然会造成经济发展的力不从心.如果把金融资源比作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那么在我国的农村中明显的存在着阻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的"贫血"现象. 相似文献
69.
名牌战略对于被誉为“中国装备部”的沈阳可谓意义重大,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党中央决定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好机遇下,沈阳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的龙头,是环渤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名牌战略对沈阳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70.
“引领风气之先”的气魄一直沉淀在合肥人的骨子里。1993年,合肥掀起“万燕”的红盖头,世界第一台家用VCD诞生了。历史上,合肥拥有不少第一:生产出中国第一台空调,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建成中国第一个同步辐射实验室……他们在各自的产业领域均引发出革命性的效应,然而合肥却没能借此东风扶摇直上,赚个钵满盆溢,那些本应成为合肥高新技术的龙头企业先后转投他乡,在外省发扬光大。一场轰轰烈烈的科技造富运动,让合肥感受到切肤之痛:作为造富运动的发起人,合肥多次扮演了“替他人做嫁衣”的角色,没能为自身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合肥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科技城市,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是合肥人现在最关注的话题。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机遇之门再一次向合肥透出一条缝隙——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和能源稀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内移至华东经济板块的腹地,产业梯度转移规律与安徽省“东向战略”的经济发展思路不谋而合。2004年11月12日,科技部正式下文:同意合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合肥科学城”隆重地从幕后走到了台前。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正在开垦一块自主创新的试验田。为使机遇不至于再次掠合肥而过,作为第一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的领头羊——合肥高新区,在这场对接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战役中,当仁不让地站到了风口浪尖,创新成了这里的最强音。[编者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