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9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受到经济实践批判的同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指出了其理论的缺陷,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其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即经济主体的理性原则、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建立了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否定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反对政府干预,力图完成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全面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32.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由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信贷环境恶化,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其最优选择是实行信贷配给,这将导致融资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下降,进而引起融资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的投资下降,在投资乘数加速效应的相互作用下,其结果是加剧宏观经济的衰退.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信贷配给放松,在乘数加速效应的作用下,宏观经济不断高涨.可见,信贷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我国商业银行呈现关系型信贷配给的特征,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较小,有强化或削弱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穆争社 《金融研究》2009,(7):161-169
2003年改革后,农村信用社的资本是民有资本,其法人治理结构应体现"民有资本民营化"要求,但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股权高度分散、股东素质低下、自我管理能力薄弱,再加之省级政府(省级联社)强烈的干预动机,导致其法人治理结构呈现"民有资本官营化"特征。应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激励农村信用社引进民有资本战略投资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使"民有资本官营化"同归"民有资本民营化"。这将有利于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市)法人地位长期稳定,在商业化可持续基础上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4.
抵押、担保机制的功能及效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融资企业与投资之间的博弈,将易于形成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矛盾的纳什均衡,使他们的利益均受损,因而,他们均有积极性降低其间非对称信息的程度,其重要手段就是抵押、担保机制。对融资企业而言,它是信号传递的手段;对投资来说,它是信息甄别的手段。由于投资运用它的成本较低,因而多为其常用,其运用效果取决于抵押、担保条款的可执行程度。在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商业银行的激励和抵押、担保条款的可执行程度差,造成抵押、担保效果不理想,产生了“融资难”和“惜贷”问题,据此,本提出了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35.
36.
深化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后,省级政府成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主体,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紧急贷款帮助处置金融风险,中国银监会履行金融监管职能。这种管理职权的配置,造成了省级政府因缺乏动态掌握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手段产生的权责不对称,以及省级政府金融风险处置责任虚拟化导致的权力制衡机制缺失。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是,将中国银监会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职能下放省级政府,使其拥有对农村信用社的全面管理权,并由省级金融服务办公室、省级银监局、省级联社分别履行依法管理、金融监管、行业管理职能,同时设立以省级政府为出资主体的金融风险处置基金,以构建权责对称、权力制衡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7.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资产证券化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其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形成的巨额闲置资产,克服其融资障碍,对其巨额闲置的资产进行剥离,以其中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作担保,实行资产证券化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要经历构造证券化的资产、设立交易载体、信用增级、资产证券化的技术处理四个阶段,还要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8.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村信用社"去合作化"的演变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究了其"去合作化"的成因,论述了政府主导推动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使农村信用社改革成为政府实现特定目标的重要工具,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逐步背离合作金融特性,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不完善导致实质上的"去合作化","内部人控制"导致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经营色彩越来越浓厚,是其走上"去合作化"道路的重要原因。当前,中国要规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应认真吸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经验教训,遵循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按照"熟人社会"的要求确定农村合作金融的经营地域;政府应尊重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诉求,发挥好外部监管的作用,着力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遵循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特征和规律,稳步发展中国农村合作金融。  相似文献   
39.
张洋  穆博  丁鑫  穆争社 《经济学家》2023,(12):77-85
普惠金融面临着“惠”与“普”难以实现互动发展的困境,制约其高质量发展。本文系统分析普惠金融本质,探究“惠”推动“普”实现互动发展的关键,厘清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力机理。研究发现,普惠金融以“惠”为根本推动“普”,“普”发挥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作用促进“惠”,实现互动发展;“薄利多销”为其盈利模式。实现互动发展的关键在于降低普惠金融产品的平均成本;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力机理为依托数字平台网络效应、数据信息非竞争性以及数字技术去中心化分别降低获客成本、风控成本和交易成本。然而,数字普惠金融仍存在服务边界。最后,提出搭建“三角平台”运行载体,做实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设施保障。  相似文献   
40.
论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特征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呈现典型的中央政府主导型强制性特征。我国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建立、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变迁,推动着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特征也呈现古典式合作金融组织、集体金融组织、合作金融组织恢复和完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从上述制度变迁获得的经验与启示是,为更好地促进实现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目标,要强调中央政府主导与农村信用社自主选择有机结合、注重建立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机制、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发挥政策扶持的推动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