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广东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具有国家给予的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加之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增长都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从1978-1996年,广东的出口额、进口额以及外资流入分别为24.3%、36.0%以及43.9%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增长,均居全国首位,三项指标占全国总份额分别为:39%、30%以及25%,也是居于全国首位。同时,实际国内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4.6%,大大高于全国9.7%的水平。这种对外贸易与开放程度迅速增加,伴随着高速经济增长的现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本文借助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2.
33.
陆军  舒元 《新经济》2005,(7):16-19
本文采用两步OLS方法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的影响,实证结果倾向于拒绝政策无效性命题(PIP)。实证研究表明预期到的与未预期到的货币都影响产出,货币政策对产出在10%的显著水平上存在非对称性影响。笔者认为在中国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影响产出,其原因是不完全的市场与价格刚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34.
基于VAR模型的FDI与中国通货膨胀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新飞  舒元 《世界经济》2007,43(10):58-66
理论分析显示FDI会通过国际收支、国内投资、货币供给量和国际贸易等因素引发中国的通货膨胀。本文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中国季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ECM等方法发现,在长期内每增长1%的FDI会带来通货膨胀上涨0.24%,外汇储备、货币供给量和国内投资引发了通货膨胀率上升,而贸易开放度抑制了通货膨胀。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外汇储备是影响长期通货膨胀最重要的因素,FDI对外汇储备的冲击存在正向作用且效应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35.
我国资本的配置效率:一种新的测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根据"资本边际产出均等化"原则,从理论上给出了一种测算资本配置效率的新方法,然后使用1978-2006年我国省区数据对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实际测算。结果发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资本配置效率得到了迅速提高;1992年前后资本配置效率出现了短暂调整后继续上升;近年来又呈现出轻微的下降趋势。最后,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对外贸易、金融发展等显著促进了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本文方法具有普适性,可以测算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和产业之间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6.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能够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吗 ?如果能 ,那么哪类经济增长理论能比较好地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呢 ?围绕这些问题 ,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实证上 ,本文采用Jones( 1 995)实证检验新增长理论的方法 ,针对各类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特征 ,实证分析了 1 952— 1 998年间我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 ,结果发现这些典型事实明显地拒绝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和R&D类型增长理论 ,相对而言 ,比较支持AK类型增长理论。另外 ,我们还发现以综合要素生产率测量的技术进步 ,不是我国1 952—1 998年间经济增长的引擎。在理论上 ,本文从“边干边学”的角度 ,把“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纳入经济增长模型 ,证明了其本身可以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同时回答了为什么AK类型增长理论能够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7.
我国国有经济的双重目标与TFP核算的微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主要讨论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规模比较问题。本研究以1995年为基年,用生产法测算中美货币的双边购买力平价(PPP),并得到中国国际可比的GDP。本文把各研究者对中国国际可比GDP的测算结果外推到2004年,与其他估计相比较,本文对中国国际可比GDP可能提供了一个更合理的估计。在2004年,中国国际可比GDP接近于美国的1/3,而中国的经济规模也超过了日本。研究结果否定了所谓以1000美元为发展阶段划分的论断。在某一年份中国可能具有不同的以美元表示的人均GDP,如2458美元(2003年美元)、523美元(1964年美元)或1241美元(1980年美元)。  相似文献   
38.
舒元  鲜于波 《广东经济》2006,(12):23-26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尤其是广东经济目前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着一次深刻的转型。在现阶段,如何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对广东经济发展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重大挑战。生产力是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基础,而创新是生产力进步的源泉。能否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是中国经济能否继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建设新型创新型经济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在当前,这…  相似文献   
39.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徐现祥  舒元 《经济学》2004,3(3):619-638
本发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从“单峰状”逐渐演进为“双峰状”,趋同献把这种现象称为“双峰趋同”。本采用数据包络法(DEA)把我国30个省区的增长归因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技术转移(效率提高),探索我国省区增长分布演进的机制,发现物质资本主导着我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而且该发现是相当稳健的。  相似文献   
40.
协调改善、知识增进与经济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鹤  刘涛  舒元 《经济学》2004,3(4):889-904
本探讨了经济持续增长的一般原理.构建了协调改善、知识增进的增长效应模型,并通过计量模拟的方式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生产要素之间的互补效应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而要素之间的互补效应则来源于因协调改善而导致的广义知识的增进。由于各个经济增长要素“协同”地作用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路径可能是不确定和复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