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26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2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4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薛涌 《中国企业家》2012,(23):36-37
高福利、高税收也能带来高效率和高增长福利国家给所有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经济保障,消除了贫困,把贫富分化降低到了低点。这些成就都毋庸置疑。但人们自然而然地会问:这一切从哪里来?难道是天上掉馅饼吗?瑞典前财政部长、社会民主党人ParNuder用"大黄蜂"来比喻"福利国家"的模式。众所周知,大黄蜂身体甚为硕大,翅膀则非常小,按照物理学常识,大黄蜂是飞不动的。但事实正好相反,大黄蜂飞翔性能如此良好,乃至美  相似文献   
22.
薛涌 《中国报道》2013,(8):112-112
7月18日,美国底特律市政府申请破产保护。底特律曾经是美国第四大城市,人口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接近200万。即使现在人口缩水到71万多,也是美国第十四大城市。《华尔街日报》指出,在20世纪上半期,底特律对于美国来说就相当于70年代以后的硅谷。福特汽车生产线在这里创立。汽车城成为整个美国经济的龙头。其企业的管理、生产的组织,都为现代企业提供了典范。同时,工会也在这里崛  相似文献   
23.
我的生活圈子里,成功者较多.这当然和我个人的高学历教育背景有关系.最近渐渐发现,这些朋友中的中国人,虽然大多和我一样是博士,但居住在美国的和居住在中国的在业余习好上越来越不相同.  相似文献   
24.
笔者最近在国内报刊连续写了两篇文章,建议北京采取机动车进城收费制度,以减缓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结果立即有网友指责我不了解国情。理由是:交通堵塞的一大问题,就  相似文献   
25.
薛涌 《中国报道》2014,(1):112-112
最近十来年,中国人产生了一种节日焦虑,其中以春节前的焦虑为最。每逢过节,大家总对节日有许多非议。比如,圣诞节、情人节一来,有关“洋节是文化侵略”的讨论就热起来。一到春节,关于央视春节晚会等的争论又生。  相似文献   
26.
薛涌 《商周刊》2011,(3):91-91
“丹丹体”提出了城市化中的区域规划的问题,也提出了这种区域规划中市民的参与问题。当令的城市拥堵、通勤时间过长等等,在很多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这些民主程序而造成的城市发展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27.
张绍刚主持的《非你莫属》节目在网上疯传。他和他的嘉宾对求职者的百般凌辱,引起了公愤。当然,这是个娱乐节目,不可完全当真。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当真。毕竟,那些嘉宾都是些老板,代表着自己企业的形象。主持人来自堂堂的央视,其做派恐怕也是来自中国职场的规则和潜规则。年过半百的我,还是第一次领教到:一个小小的职位,竟会要求求职者牺牲自己几乎所有的尊严。美国是个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度。我们小时候被告知这里是"金钱万能",老板可以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28.
薛涌 《商周刊》2013,(7):87-87
非小说阅读,是基础教育中最被忽视、也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我曾根据自己在中国教育体制中的经验,批评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语文和文学不分”,或者说语文课过分文学化。语文课本里小说散文过多,社会科学方面的材料人少。高考作文常常是文学性的写作,但大学毕业生对于法律、商务文书这样的实际写作技能则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29.
薛涌 《中国报道》2013,(10):112-112
最近,网上有一个热帖:“女作家买房辛酸史:夫妻月入四万也追不上疯涨的房价。”我看到时,此帖在新浪微博上已经被转载两万多次,评论5000多条。这位女作家27岁,名校毕业,在著名公关公司做项目总监,夫妇两人月收入四万,经过种种曲折,最终以2.4万/平方米的价格在北京购入一套89平方米的房子,算起来总值要213万多吧。首付100万,其中丈夫的父母出了70万,剩下30万是两人工作以来攒下来的,还向朋友借了几万。这位女作家2008年大学毕业,买房时工作四年了。丈夫则已工作了七年。文中记述的是买房中的种种折腾,乃至两人几近崩溃……据说此帖打动了许多年轻人,有人读着读着落泪。  相似文献   
30.
小房生活     
房价一直是民生的核心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高人口密度的社会,房地产市场需要小型房的理念。越是大城市,越是发达的经济,这种理念就越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