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16篇
运输经济   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9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谢长艳 《经济》2012,(6):24-26
2012年,华尔街的中国概念股私有化与企业赴美上市一样抢眼. 由于被做空者狙击,市值大幅缩水,中概股的日子很难过,很多企业后悔在美国上市,比如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就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后悔上市.为谋求出路,避免被动退市,一些中概股选择了逃离华尔街,主动退市希望回归本土市场.然而洋股回归也是长路漫漫并不平坦.不堪"赖活"主动私有化 所谓私有化,即拟退市公司公开收购已发行的股票,变公众公司为私有公司.  相似文献   
62.
谢长艳 《经济月刊》2012,(12):98-101
近年来,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材集团)不断通过收购大举扩张其水泥行业版图,集团充分且鲜明地扮演了一个行业整合者的角色,旗下上市公司就多达7家,其中A股6家港股1家。不过集团规模效应的最终显现,需要建立在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基础上,但中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却难说有高质量的财务管理。通过阅读半年报,本刊记者发现,多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和关联方往来款项数据无法匹配,个体公司所披露的数据也存在多处前后矛盾。  相似文献   
63.
谢长艳 《经济》2012,(7):18-21
预制桩,建筑领域重要的桩基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各类建筑的基础工程上。目前,国内的预制桩生产企业已有600多家,但国内却没有预制桩的统一生产标准。近日,伴随着上海一家预制桩生产企业中技桩业闯关IPO,预制桩行业掀起了一场以"标准"为核心的口水战,随着争论的深入,空心方桩"现行标准"也将被重新修订。  相似文献   
64.
谢长艳  陈希琳 《经济》2012,(6):111-113
"新锐天使"唐滔像是不知疲倦,平均每周往返美国一次,常常是下了飞机不倒时差就去打冰球。唐滔这次回国,是为他的新书《天使投资》做签售。天使投资人(Angel investors),名字洋气温暖,正如名字一样,天使在创业者创业初期"雪中送炭",在项目成功后退出,这就是一场华丽的天使成长秀。"对于天使投资人来说,从  相似文献   
65.
谢长艳 《经济月刊》2012,(11):125-126
近一个月,受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刺激,QDII基金中,主题投资于奢侈品的基金表现突出。近日,富国全球顶级消费品收益率名列前茅,还有正在建仓中的易方达标普全球高端消费品的业绩,也不乏亮点。目前,多家基金经理仍然看多奢侈品股票。  相似文献   
66.
谢长艳 《经济》2012,(7):102-103
"冷总是做技术出身,非常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他一直认为踏踏实实做好奶粉质量是最重要的."这是飞鹤乳业员工对冷友斌的评价.在此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奶粉业困局"话题,冷友斌确实有着很多切身感受.自三聚氰胺乳业危机后,国人对国产奶粉的认可度急剧下降,这使得洋奶粉在中国市场急剧扩张,量价齐升如入无人之境.  相似文献   
67.
谢长艳 《经济月刊》2012,(11):109-110
企业出海,蕴含着无穷的机会,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无论是贸易保护壁垒,还是文化差异,都给企业出海带来了重重障碍。这些年,企业出海翻船的案例也不计其数。近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华为和中兴就是在出海的路上被美国“封杀”。虽然这并不能阻挡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68.
谢长艳 《经济月刊》2012,(3):100-100
截止2月24日本刊记者截稿,沪指上涨超过13.57%。二月份股市的“龙抬头”行情,让投资者松了一口气。但市场的利好就像北方的早春,乍暧还寒。那么对于未来的行情,市场又会向何方演绎呢?3月份又有哪些机会呢?就此,本刊连线一直处在实战一线的深圳市海润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仇天镝先生。  相似文献   
69.
谢长艳 《经济月刊》2012,(12):93-94
创业板上市这三年,一直被"三高"、"圈钱"、"套现"等诸多问题困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板的融资规模、创投回报率以及市盈率,都在走下降的趋势,而且这三大变化非常明显。 融资规模被腰斩 创业板的推出,使VC/PE机构的IPO退出更为活跃,并为其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2009年至今,共有249家VC/PE机构通过356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实现463笔IPO退出,总计获得账面退出回报609.1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9.15倍。  相似文献   
70.
谢长艳  陈希琳 《经济》2012,(10):114-116
QE3(第三次量化宽松)已成定局,市场目光再次转向欧债局势.在近日召开的欧元区财长会议上,有关建立欧元区银行业统一监管机制的提案遭到了德国的反对.欧元区每次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似乎都在迈入一个新的困局.“债务危机打的死结会把欧元引向何方?这对全球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又有何影响?欧债危机又给中国带来哪些启示呢?”带着这一系列问题,《经济》记者采访了著名经济趋势研究专家、财经评论家时寒冰.近期,他的新书《欧债危机警示中国》刚刚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